|
|
|
|
|
|
|
|
|
|
 
首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75年前这里的枪口对准中国军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75年前这里的枪口对准中国军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3 5:46: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苏国义 付莉荣 张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沿津浦铁路侵入淮南,疯狂掠夺煤炭等资源,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留下了大量罪证,其中最能代表其高压统治以及对中国军民高度镇压的罪证之一就是遍布矿区的各种碉堡、暗堡。试想,75年前,面对从这些碉堡、暗堡中伸出的枪口,淮南的老百姓过着一种怎样的惊恐的生活。

这些碉堡中,现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完好的是位于洞山东路一侧的“站后碉堡”和位于九龙岗镇的“九龙岗老火车站南碉堡”。其中,“站后碉堡”是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之一,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后碉堡因位于原大通火车站后而得名,其建造于1939年,高14.1米,面积28.27平方米,砖混结构,是侵华日军在大通地区修建的36座碉堡中最高的一座。

该碉堡现存于洞山东路大通公交车站附近,日常自东部进入淮南的车辆行人老远就能看到它的身影。“我每次从这里开车经过都要看上它几眼,觉着它依然透露着恐怖的气息,那段我们民族惨遭蹂躏的历史绝不能再次重演!”经常从洞山东路经过的市民朱先生说:“平时我教育小孩时也常常以此为例,督促他好好学习,绝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九龙岗老火车站南碉堡是2017年在我市新发现的日军侵华罪证之一。当年的二月份,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跟随最早认出这处碉堡的现市政协文史专员杨鋆一起前往大通区九龙岗镇对这处碉堡进行探寻。当时,我们绕过九龙岗镇一段曲折的街巷,穿过一条宽不过一米的羊肠小道,走进淮新村一户瓦房院落,在其房屋外墙一角,找到了这座暗堡。

这座暗堡为圆柱形结构,四周墙壁由条石砌成,柱顶为钢筋混凝土浇筑,看上去十分坚固。后经专家认定:该碉堡位于九龙岗老技校围墙东北角外(居民区内),北距淮南铁路(老九龙岗火车站)150米。建筑整体呈圆柱形,高约1.8米,周长约15米,石质结构,水泥筑顶,有机枪眼三处,观察口八处。专家通过对建筑形态及淮南近代历史综合分析,确定此建筑是我市保存情况较为完好的一处侵华日军碉堡,是日军侵占淮南的又一历史罪证。该处侵华日军罪证遗址现已被列为市文物保护点。

居住在九龙岗老火站南碉堡院落的老人王晓林介绍:很早以前,这个院落的四周多为田地,暗堡的东面百米外是当年九龙岗繁华的老街(今矿新街),南百余米外为九龙岗东矿一号井及二号井(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分校区),北百米外是铁路,足见这处暗堡的位置在当年的重要性,日军借助这座碉堡可以有效掩护自己盗掠淮南煤炭,镇压中国军民,保护其侵华日军。

王晓林说:这座碉堡被其家院包围,近40年来,鲜有人到这里查看这座碉堡。他清楚记得,小时候自己经常爬进碉堡,然后通过碉堡下面的地道向西走100多米远,进入原淮南矿业所(原淮南矿务局)大楼旧址处玩耍,但因年代久远,现在碉堡内部的下面和地道已经被淤泥杂物等堵死。仅原淮南矿业所大楼旧址内还存有部分连通这处碉堡的地道。

“75年前这座碉堡的周围还没有这么多民房,侵华日军在里面可以视野广阔的观察周围情况,夜晚这里配上探照灯,能够起到很强的火力封锁效果”杨鋆介绍,“这座碉堡虽然历经了这么多年,但其外形和结构依然保存这么完好,足见鬼子修建这座碉堡时,用足了材料,当时,中国军民如果想要拔掉它,不付出巨大牺牲肯定无法完成,现在我们再看到它,依然还是感慨万千,浑身冒冷汗,可想而知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淮南老百姓,每天过得肯定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

图一:九龙岗老火车站南碉堡(红圈)所处位置

图二:九龙岗老火车站南碉堡

图三:站后碉堡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