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子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 > 《淮南子》精神,魂兮归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子》精神,魂兮归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31 8:09: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说到《淮南子》这部国学经典,不能不说它的主编、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因刘安而惊世骇俗,刘安因《淮南子》而名垂千古;《淮南子》凝结了刘安黄老道学的思想精髓,刘安使《淮南子》成为时代悲歌中的千古绝唱。

大汉立国七十年,“文景之治”,带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更让人心思安。经济社会的繁荣,必然促使文化的兴盛。一股“诸子思想”“文艺复兴”的清流,从秦亡汉立开始,不断汩汩流淌,托出一颗熠熠生辉的“星”,发光在西汉王室统治集团之内,闪耀在西汉政治舞台之上。他就是汉武大帝刘彻的皇叔,雄才大略,博古通今的淮南王刘安。

彼时,“风猎红旗入寿春,满城歌舞向朱轮。八公山下清淮水,千骑尘中白面人。” 淮南国都寿春,就矗立在这八公山下,淝水河畔。依山傍水得阴阳之气,人杰地灵引龙兴鸾集。这里曾为“春秋时期”蔡国、“战国时期”楚国之都城,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楚国一代名相“春申君黄歇”蓄养宾客的地方。淮南王刘安春秋鼎盛,意气风华;经韬纬略,志向高远;他效法“春申君黄歇”,招贤纳士,在淮南国官办“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多学科社会科学院”,“筑巢引凤”,令一大批拥有各种学识的知识分子慕名而动,纷至沓来,其中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等“八公”。

那时的淮南国“社科院”,对汉初诸子学说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允许各种思想自由发展。这种宽松的、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使这些知识分子得以在这里谈古说今,畅所欲言;究天论地,讲道治学;研辨时政,著书立说。国都寿春,“山孕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被当时知识界看作是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稷下学宫”。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浓缩了时代精华的《淮南子》,在淮南王刘安的统筹主编下也就应运而生。“稷下学宫”作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论坛,是当时创新求变,思想解放的中心园地。《淮南子》就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第二个“稷下学宫”,带领“学院派”们以哲学的大视野,俯瞰汉初经济社会的政局大势,在大一统后,就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个大问题上,来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一部政治哲学。《淮南子》承先启后,以道家学说为主,融儒、法、名、墨、兵、阴阳家为一炉,兼收并蓄,运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通过探索宇宙本源和自然本体,来为汉初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通过阐述如何“扬弃”老子“无为而治”的合理“内核”,来为“利民为本”的“帝王之道”,提供治国安邦的大政方略。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文笔之瑰丽,堪称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绝代奇书”。

之所以称“绝”,就在于《淮南子》应汉初统治者探索治国之道的理论需要,撷取先秦以来,诸子百家以及汉初政治思想的新成果,并从哲学的视角,总结了秦朝两世十五年速亡的历史教训、以及汉初统治者们治国实践的成功经验,彰显和反映了汉初人心思治、人心思安的时代愿望,继承和发展了汉初黄老道学的精髓,创新出富有自己理论特色的新思想、新体系。这种思想创新的哲学精神,不仅照亮了后世政治哲学的探索之路,让历代政治思想家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精神养分,也给中国特色的哲学发展史增添了不朽的一页。

之所以称“奇”,不仅在于《淮南子》站在它那个时代的科学之巅,把当时科技创新的新成就与其哲学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中国古代“科技哲学”之先河,让“二十四节气”的朝霞点亮历史星空,而且在于《淮南子》承先秦诸子的语言表达风格,常引经据典,运用经自己历史化改造过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警句格言来揭示天地自然规律,社会人生哲理;阐发治国理念,为政之要;主张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探索科学技术,论述修身养性等重要思想。用这种文化创新,去资政通鉴,建言献策,给当政君王体会接受一个心理缓冲,使之更易从善如流,从谏如流。

然而,等待这样一部“绝代奇书”的命运却是一场文化巨变的悲剧。对于一个雄心勃勃、正欲大张旗鼓地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巨变,进而推动历史巨变的汉武大帝来说,他怎能容忍一个闻名全国、影响极大的黄老道学的主张者,与自己对立呢?《淮南子》就这样生不逢时,因不合正统,被尘封一隅,从而湮没在冰冷的历史长河,成为历史文化悲歌中的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高举弘扬国学文化的大旗,回望经典著作的智慧之光,就是要让《淮南子》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哲学精神,魂兮归来!以启迪我们的人文思想,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开拓我们的社会视野,涵养我们的理想信念!(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