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 > 共同“禁”“退”护碧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共同“禁”“退”护碧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28 7:02: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实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务院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推进会和省、市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之后,八公山区立即贯彻落实,迅速全面推进禁捕退捕工作,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切实保护好“母亲河”,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6月底,在省、市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八公山区即召开淮河八公山段全线禁捕退捕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家和省、市会议精神,区宣传、政法、农水、公安、市场监管、财政、人社、民政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作了交流发言,表示要高效落实,齐抓共管,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确保“禁渔令”铁令生威。

及时组织禁捕退捕工作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对八区淮河段全面禁捕退捕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全面彻底精准查清辖区重点水域渔民底数、渔船底数、渔网底数。以实现“水面无捕捞、水中无网具、岸边无渔船”为目标,按照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重点清理整治涉渔“三无”船舶,查、治、建一体化推进,实现“六无四清”,即无一条捕捞渔船、无一副捕捞网具、无一个捕捞渔民、无一起捕捞生产、无一起非法偷捕行为、无一野生河鲜上岸买卖,做到问题清、原因清、整改清、责任清。

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八公山区2020年禁渔期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自2020年1月1日起,淮河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八公山区范围)内,实现六无、做到四清的目标任务。明确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统筹把握禁捕的关键环节,查、治、建一体化推进的工作内容。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区农水局牵头,市场监管、公安、海事、乡镇、街道参加,组成八公山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联合执法大队,联合海事等部门严查严管“三无”船舶,加强渔政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食用保护区渔获物的地下产业链。

加强宣传做好渔民渔船摸排工作

八公山区农水局先后印发禁渔宣传材料3000余份,组织两镇三街道进行派发,针对从事捕捞的人员进行重点宣传,并定期回访;针对淮河周边民众进行宣传发动,告知禁渔期间一切捕捞行为均属违规违法,并鼓励群众监督举报。

经摸排,全区无持证渔民,摸排船、筏共51只,其中山王镇13只,2只渔船已劝离,其余11只进行工作登记,八公山镇38只,涉及31户,其中水泥船10只,小船28只。现已将摸排到的船、筏全数停靠入港,并规定禁捕退捕工作期间不得再进行任何形式的违法违规捕捞作业。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精神,由于八区无持证渔民,且摸排到的船、筏均无有效的《内陆渔业船舶证书》,故不实行补助。

加强保护区禁捕退捕联合执法监管

八公山区积极争取市渔政处、市海事处的支持,结合打击非法采砂巡查,加强保护区禁捕退捕联合执法监管。

主动出击巡查执法。对重点水域发布全面禁捕通告,督查重要河段渔船渔网清理,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清理取缔“绝户网”、涉渔“三无”船舶。及时处置群众举报。设立并公布禁捕举报电话,派专人接听并受理群众举报工作。精准建档立卡。深化建档立卡“回头看”,建立实行点对点、船对船、人对人包保机制,确保底数摸清到位。依法依规处置。推进退捕渔船分类处置、渔具网具集中销毁,真正实现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确保渔船渔具退出到位。严格执法监督。重拳出击、深挖细查辖区涉嫌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加大从水里到餐桌全链条联合执法监管力度,确保禁捕管理到位。(记者 张雪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