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 > 打好“组合拳” 切实保护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打好“组合拳” 切实保护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28 15:52: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焦岗湖景区标志性建筑“水城云台”左侧观湖平台围栏上,一行“依法禁捕退捕,按规保渔护渔”红底黄色大字的宣传标语显得格外醒目;宣传标语间隔间三块公告栏中,从右向左依次张贴着《公告》《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实行全面禁渔的公告》《淮南市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示意图》,明确公示着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区域位置和相关保护措施;站在观湖平台极目远眺,焦岗湖碧波荡漾,一望无际,昔日湖中围网养殖的场面已不见踪迹;在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船进入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只见荷花盛开,大片的芡实、野菱、芦苇在水中自然生长,各种鸟类水禽在这里栖息繁衍,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这是8月初,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焦岗湖景区及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毛集实验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先后实施了退网还湖、渔民上岸工程;全面落实禁捕退捕,实行10年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形式的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加强保护区禁捕执法巡查,每月开展不定期联合巡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加强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促进焦岗湖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设立保护区,开展科学有效保护

为科学有效保护以焦岗湖芡实为主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促进焦岗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早在2008年9月,毛集实验区就批准成立了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毛管秘【2008】28号),之后升级为焦岗湖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皖农渔【2008】242号),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向农业部申报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于2008年12月批准设立,2009年4月重新发布了保护区名称、位置、范围和主要保护对象等内容的通知。保护区规划期限为2008年9月6日—2018年9月6日。

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700公顷,实验区300公顷,分东西两个区,其中保护区东区560公顷(核心区380公顷),保护区西区440公顷(西核心区32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芡实为主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野菱、莲藕、芦苇等)。保护区管理单位为毛集实验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是毛集实验区农业发展局下属的二级独立机构,淮南市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协同管理。

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谢士峰表示,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焦岗湖芡实为主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其中包括野菱、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芡实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1000公顷的水域滩涂,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从2008年开始,保护区东西区各设立两个管理分站(管理船),建设一个监测站,并在保护区设置了界碑、标志牌、界桩等基础设施。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批准以来,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维持批准时的状况,保护区位置、面积、各功能区没有发生改变。

实行10年禁渔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为保护焦岗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优化焦岗湖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焦岗湖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结合焦岗湖实际,过去对焦岗湖公共水域及焦岗湖芡实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一直实施禁渔制度,在禁渔期内,禁止一切捕捞作业。

在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根据芡实的生长习性,设定特别保护期(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和一般保护期(11月1日-4月30日)。在特别保护期内,未经批准,禁止从事任何可能损害或影响以芡实为主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其中包括野菱、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活动。在一般保护期内,在不造成芡实为主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的前提下,经毛集实验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限定期间和范围内适当进行渔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其它活动。

2019年7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布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安徽)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8〕60号)推进重点水域禁捕、加快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的要求,联合制定了《安徽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

自2020年1月1日起,安徽全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重要支流,暂定禁渔期10年。禁渔期满后,根据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按国家水生生物资源管理政策决定可否捕捞生产。毛集实验区的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也被列入安徽省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之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长江、淮河水域全面禁捕退捕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提高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促进长江及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毛集实验区管委会于2019年12月底发布了《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实行全面禁渔的公告》,决定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在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在禁渔范围和禁渔时间内,禁止一切形式的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活动。

实施保护区撤网还湖和渔民上岸工程

焦岗湖自2011年以来,大力实施了退网还湖工程,对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围网养殖进行全面撤除工作,并对保护区周边的养殖水面内的围栏网和渔民生活保障地水面(口粮田)的围栏网进行了全面撤除。特别是2017年来实施渔民上岸工程,共退网3.5万亩,1989名渔民全部上岸,进一步优化了保护区的水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

精准做好保护区禁捕退捕渔民信息建档立卡工作,实行“一船一档、以证定船、以船定户、以户定人”做到不落一船一户一人,确保信息全面、数据精准。据了解,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退捕渔船共有合法持证渔船186艘,2020年以前已补偿回收40艘,此次退补范围有146艘。

2018年以来,所有渔船已统一回收了使用权,实行“口粮田”补助制,每人5亩,每年每亩120元。2020年1月1日,146艘船只全面实行集中停靠看管,按每船4.2万元进行补偿,并依法招标进行拆解。由于保护区内存在近4000亩周边村集体原养殖水面,毛集实验区统筹考虑历史因素和沿湖兼业渔民的利益,对所涉及村集体水面,已承包出去的进行回收,全部拆除围网。从对涉及的兼业渔民进行转产安置,对捕捞渔船、渔网进行拆除、销毁。2020年1月1日起不得捕捞,对渔民适当补偿渔苗损失,逐步拆除矮圩,还水于湖,实行统一管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保护区执法巡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

毛集实验区渔政监督管理站与淮南市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和焦岗湖社区三方建立保护区联合巡查制度,每月不定期对保护区东西分区和焦岗湖湿地进行联合巡查,防止对保护区和焦岗湖湿地的一切破坏活动发生。

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在保护区全面实施禁渔后,先后印发了《致渔民朋友的一封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树立公告标牌和宣传牌等。同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受理电话0554-8271225,欢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禁渔工作进行监督。

毛集实验区将严格落实中央“四无四清”部署和省委“六无四清”要求,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组织领导,做到“查、治、建”一体化推进,确保底数摸清到位、渔船渔具退出到位、渔民安置到位、渔民生计保障到位、禁捕管理到位、渔业生产转型到位、资金保障到位,按期高质量完成焦岗湖禁捕退捕目标任务,使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焦岗湖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图一:保护区内开展巡护

图二:焦岗湖岸边设置的“依法禁捕退捕”宣传标语

图三:保护区规划示意图(记者 张明星 王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