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全力以赴打好防汛这场硬仗 > 亲历安置点 满屏都是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亲历安置点 满屏都是爱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3 7:00: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月以来,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加之董峰湖行洪区依令行洪,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多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29日,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全区受灾人口41492人,紧急转移安置2371人,设置安置点1个,即毛集实验中学集中转移安置点,集中安置124户235人。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过得怎么样?7月29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访了毛集实验中学集中转移安置点。

“我一生经历过多次大水,与以前相比,这一次准备的太周到了,不但吃住不愁,而且有戏看有剧听,政府的保障越来越好。”在毛集实验中学集中转移安置点内,来自河口村的纪宗芳老人给大伙儿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纪宗芳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他所在的村庄因为行洪被淹没,灾情发生后,他和其他村民一起来到了这个安置点。他说,这里一日三餐,全由政府免费提供;住在学生寝室,一间屋子住4-6人,有风扇,有洗手间,居住条件比自家都好。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服务很细致周到,让他有种家的感觉。

“有些年纪较大的村民,转移的太匆忙,没带药品,安置点贴心的设置医护救治点,安排医护人员为老人瞧病送药。并且考虑到受灾群众来到新的陌生环境,可能在心理上存在一定不适,安置点还设立了专门的诊室,派出专业心理人员对群众心理进行关爱、疏导,服务真周到,能想到的都做了。”毛集实验区胡台村老党员胡多明也受了灾,他不顾自己已经65岁高龄,在安置点里主动担责,作为志愿者帮助安置点工作人员维持公共秩序、进行定期巡查,备受受灾群众尊敬。

针对受灾群众中有部分在校学生的情况,安置点为孩子们准备了网络设备,方便孩子们上网课,写暑假作业,深受学生家长欢迎。河口小学的赵俊奥小朋友今年13岁,开学就上六年级了,他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安置点白天可以上课写作业,晚上还能看电影,生活很充实,感觉很好。”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安置点采访时,正好赶上晚饭时间。在安置点一楼餐厅,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乡亲们正在排队打饭,现场秩序井然。晚餐很丰盛,有2个素菜、1个小菜、1个鸭蛋、粥馒头若干,管饱。乡亲们打完饭,可以端到寝室吃,也可以在餐厅吃。大家伙纷纷表示,吃得好,住得好,很满意。另据了解,为了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地文体局、文旅局还组织文艺汇演,为受灾群众送戏下乡。安置点向受灾群众开放了图书馆、操场,大家平时也可以去看书、锻炼。

毛集实验中学集中转移安置点负责人、毛集实验区民政局副局长杨海波介绍,安置点计划使用男女宿舍56间,20个教室,可供安置受灾群众460人。目前已经安置235人。区防指抽调工作人员24人,设立“一办三点“(综合服务办公室、医疗救治点、疫情监测点、警务执勤点),负责集中安置点内生活保障、卫生防疫、治安秩序等工作。配备被褥、凉席400套,生活日用品300份,免费为受灾群众提供早、中、晚餐和24小时热水供应。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每天定时全域消毒,及时清运垃圾。常用药品和特殊类药品配备充足,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定时对安置点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坚持,确保受灾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图为一位受灾群众向记者展示刚打的晚饭。(记者 孙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