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全力以赴打好防汛这场硬仗 > 夜访寿西淮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夜访寿西淮堤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30 9:28: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0年7月28日夜8时许,黑黢黢的天空没有一丝星光。寿西淮堤隐在一片黑暗中。堤北在杂乱的草丛树棵中隐隐泛着亮光,寿县涧沟镇张郢村总支书记张才文说,那就是正在逼进大堤的水面。

当天是张郢村民工抢险队驻守大堤的第九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随淮南市纪委驻张郢村工作队队长金兆璜,队员蔡广乐夜访大堤。

车子停在堤坝上。编织布搭的帐篷边站了一队汉子。带队驻守的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学斌介绍,张郢村领到的是1500米大堤值守任务,16名队员,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60多岁,他们吃住在一线,每三人一组,轮流巡查,用脚丈量,用眼睛搜索,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一个来回就是3公里,每人每天几十公里,还得歪着脚走路,脚有点受不了。

3名队员,一字排开,缓步沿大堤南边巡查,手电筒光柱下是密飞的蚊虫,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立刻感觉到小飞虫扑打在脸上像急雨一样。张维歌是多次参加抗洪抢险的老队员了,他介绍说,巡查就是为了防止散渗,遇到水洼的清浊,都要仔细分析,不能轻易放过,如果有可疑的地方,要用竹竿插上做好标识,下次重点观察。

7月20日,水情最危急的时候,抢险队上了大堤,随后是八天八夜的风雨。28日才放晴一天,大堤上便是蒸人的湿气。抢险队员们说,除了水,最怕的是小虫和大虫。小虫是蚊虫,多的能把人抬走,大虫便是蛇,头天晚上打死了4条。

大堤上,站着一排汉子,黑夜里,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他们身后的帐篷里,散乱的铺着十几张被褥,有几张是架起来的简易床,罩着各色的蚊帐,大多则是没有遮挡的地铺。

28日下午,淮南市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29日(28日20时-29日20时)多云转雷阵雨;30日中雨,部分地区中到大雨;31日雷阵雨。雨情仍然不容轻视。

夜9时,回村部的路上,第一书记金兆璜和村支书张才文说,大堤上地湿虫多,人睡地上受不了,赶快想办法解决队员们睡觉的问题吧。

水,在黑夜里喘息,犹如困兽。大堤上,除了张郢村的防汛值班点,还有更多村的值班点,亮着灯,仿佛绵延的绳索,正在缚住不安宁的水魔。

祈愿天下安澜!(记者 胡依群)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