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子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 > 让《淮南子》经典成为“大众哲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淮南子》经典成为“大众哲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6 8:06: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子》作为一部国学经典,集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等多学科于一体,是我国哲学史、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巨著。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尚待发掘的智慧精神财富,对当今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毫无疑问,诞生在淮南这块沃土上的《淮南子》,是淮南人仰望先哲、弘扬国学,所引以为荣的自豪;是淮南人交朋结友、礼仪往来,所津津乐道的骄傲。因此,对于芸芸众生、普通百姓来说,让《淮南子》从专家、学者和教授们论文研究的故纸堆里走出,从高深莫测的经典楼阁上下来,贴近大众,应该是一件众望所归的文化大事。

如何让《淮南子》这部经典著作,成为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大众哲学”?笔者粗浅的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深与浅”“雅与俗”这两种关系。

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力图把学术话题变成通俗话题,是让《淮南子》“听得懂、说得出、用得上”的关键。

为了打好淮南历史文化牌,我市于2004年底成立了“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在《淮南子》的故乡,竖起了《淮南子》国际和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大旗。十多年间,海内外众多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云集淮南,提交了全球最新的《淮南子》学术研究论文200余篇。淮南,已经成为全国乃自国际学术界,研究《淮南子》文化,心向往之的“圣地”。

然而,学术毕竟是“阳春白雪”,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系统与专门构成了概念化的理论。学术作为对理论的本质、全体与内部联系的深层次把握,深奥是其应有的属性。但,学术论文的深奥和《淮南子》文言文的艰涩难懂,使这部经典很难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所以,必须要使《淮南子》的精髓成为“下里巴人”,将概念化的理论转变为普通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哲理。深入浅出接地气,化繁为简通俗化。使普通百姓在学习《淮南子》经典时,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传承一帮子。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使《淮南子》从经典楼阁下到地上,转文言文化为通俗文化,成为人人喜爱的“大众哲学”。

所幸的是,我市在这方面早已有所建树。如今,我市陆续推出了专家学者白话解读《淮南子》走进大学校园和走进电视荧屏活动;编撰出版了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八公山历史文化丛书》、《淮南子名句集》、《淮南子三百句》和《语出淮南子》等系列大型图书;当代研究《淮南子》权威学者、淮南籍的安大陈广忠教授,不仅有30多部研究《淮南子》专著问世。我市作家和史学、文学爱好者以淮南八公山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出版了《淮南子故事》、《淮南国风云》、《风声鹤唳》等诸多丛书,为弘扬传播这一中华文化经典做出创新尝试。

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力图把严肃话题变成生活话题,是让《淮南子》“沾泥土、带露珠、有活力”的要义。

理论固然严肃且深奥,但也最应富有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味。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5月我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另外,我市通过举办“淮南中国成语典故大会”、在龙湖公园、八公山风景旅游区《淮南子》文化园和山南新区政务中心中央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一批以《淮南子》成语典故为主题的雕塑、石刻、剪纸、书画等文化艺术品,让八方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国学熏陶。尤其值得骄傲的是,我市还以现代文化创意为红线,从2007年起与中国传媒大学动漫研究院精诚合作,“八年抗战”结硕果,先后推出共52集大型历史传奇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喜获七个国家级大奖。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充满新鲜活力的文化作品和活动,不仅让社会各界和青少年学生了解、喜爱《淮南子》中的成语典故、警句格言,也让世人知道,全世界一个历史古国、一座现代城市和一本国学经典同名的,唯有淮南一城。

诞生于淮南八公山下、淮河岸边的《淮南子》,博大精深,今古传奇。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淮南的,也是安徽和全国的。作为故乡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掘好、讲好《淮南子》故事,让《淮南子》精华,寓教于乐,融入生活;删繁就简,融入大众;让《淮南子》精神成为淮南人处事交友的“大众哲学”!(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