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 回馈家乡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10年,淮南民营企业家杨开东从一穷二白起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事业有所成就之后他热心公益不忘回馈家乡,疫情期间他积极捐款捐物,生动诠释了一名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近日,2020年5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淮南这位爱心企业家杨开东被评为“安徽好人”。
提供岗位,为困难群众担起一片天
2007年,32岁的杨开东自主创业从事工矿配件、废物回收及加工。企业创建伊始,杨开东就把解决困难群众就业作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一批35名员工中,有15人是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他们劳动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但是杨开东仍按照正常标准给大家发放工资福利。有人笑他傻,也有人说他在作秀,亲戚朋友也劝,何必把辛苦挣到的钱白白送给别人。但是杨开东却说:“民以食为天,我解决了一个人的工作,就是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我少挣一点,就是给他们担起了一片天。”经过13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已经有员工75人,其中困难群众近15人,占总员工的20%。
2016年以来,为了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杨开东以(镇政府、合作社、银行、贫困户)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四方协议,先后带动24户贫困户共计55人参与发展。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家庭人员劳动就业和职业技能问题,杨开东招收了4名贫困家庭人员到公司工作,并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使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注入了持续动力。
捐助灾区,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得知这一消息,手握创业第一桶金的杨开东决定,暂缓扩大生产,拿出5万元捐给地震灾区;甘肃泥石流事件发生后,他毫不犹豫捐款2万元……杨开东用爱心为他人担起重建家园的希望。
捐资助学,续航困难学子的梦想
杨开东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困难,他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他说“当初因为家里穷不能上学,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不能看着别的孩子因为没有钱上不起学。”2014年,杨开东参加了一次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公益活动,从那时起,他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5年来,共资助贫困大学生近百人,资助总金额50多万元。
一位村民身患癌症,巨额治疗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正在读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的姐弟俩无法继续完成学业,杨开东得知后,立即拿出3万元资助,并承诺:以后姐弟俩的学习、生活费用都由他来承担,直到学业有成参加工作。
潘集区的两所农村小学由于建成时间较长,需要重新装修,在公司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杨开东捐出5万元,让孩子们在新学期回到宽敞明亮、焕然一新的教室里学习。为莘莘学子担起学习的梦想,就是圆了他自己儿时的梦想。
饮水思源,为家乡担起扶危济困重任
“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回报家乡父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饮水思源,懂得感恩的杨开东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公司员工到敬老院看望慰问,累计捐款捐物近10万元;东湖村入村道路年久失修,不仅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杨开东捐款9.8万元,修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解决了全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潘集镇赵后村村民姐弟俩双双患有尿毒症,母亲王怀英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了儿子,全家只能靠父亲一人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杨开东得知后不仅捐款5000元,还通过公司的业务往来,为这位父亲找了一份月薪5500元收入的工作。之后,王怀英家住的房子在塌陷区,政府给予搬迁分配新住房,他再次捐款8000元,解决了他们没钱装修的问题。潘集镇有12户因病返贫的特困家庭,杨开东主动与他们结对帮扶,累计资助款物16万多元……
敢于担当,疫情期间毅然返乡助抗疫
2020年春节期间,正在希腊陪孩子的杨开东,听闻疫情防控严重,家乡急需口罩,万分焦急的杨开东与家人商量后,在国外通过多种渠道订购了1100只N95口罩发往淮南,而他本人也即刻启程回国。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面前杨开东敢于担当责任,支持淮南抗击疫情,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联系购买防疫物资上。得知潘集区委宣传部官方发布用于基层防疫消毒酒精短缺的消息,恰恰在此时,他购买的160桶2.5公斤桶装酒精已到货,他主动联系潘集区委宣传部把酒精全部捐赠各个乡镇街道,保障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抗“疫”需要。2月8日,杨开东向潘集区潘集镇政府捐赠50000元,8000只医用口罩支持抗“疫”工作;向潘集区红十字会捐赠1100只3M95口罩等物资。后又陆续向一线工作单位进行慰问及捐赠,杨开东在这次疫情期间共计捐赠物资约50万元。
杨开东10年公益路撑起责任担当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他被评为淮南市十大创业之星,2015年荣获潘集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潘集好人,2016年当选潘集镇党代表至今,2016年当选为潘集区第十届人大代表至今。(记者 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