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压实责任,全面做好了主汛期来临前的各项防汛抗旱准备。
我市及时下发了《淮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2020年市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的通知》《关于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等文件,在《淮南日报》公示了重要堤防、中小河流、行蓄洪区、中型水库防汛责任人,防汛抗旱责任划分做到了“一清二楚”。根据县区自查、市级督查,我市梳理汇总重点隐患14项,市防办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现已完成整改11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要求责任县区落实度汛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隐患消除做到了“一盯到底”。我市完成了6个行蓄洪区的运用预案、人员转移操作手册,3座中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调度方案及小型水库、重要河流圩口等预案的修订完善,启动了市级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预案修订做到了“一丝不苟”。我市合理调整防汛物资储备,目前已储备各类袋类198.63万条、编织布45.32万平方米,块石及砂石料6.27万立方米等,同时,按照物资储备定额要求,做好了补充及代储,全市物资储备做到了“一本清账”。我市组建了市级防汛抢险救援队伍200人、重点堤防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62支3900余人,已完成培训15场920余人、应急抢险演练20场620余人,防汛抗旱培训演练做到了“一个不少”。我市还运用信息化手段延长预见期,对26个重要水位测报站点、20个小(1)型水库自动测报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点等进行了维修养护,确保汛期设备运行正常,提升了防汛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系统让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一目了然”。 (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