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蓝天碧水净土 > 源头治理,还淮河一片安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源头治理,还淮河一片安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2/19 10:16: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前,潘集区祁集镇陈郢村污水处理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为期三个月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每天污水处理量可达200吨,正式投入运行后,每天可处理周边污水800吨。作为潘集区入淮排污口重点工程,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有效改善了陈郢村人居环境面貌,解决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提升了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潘集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环保意见整改工作,加快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沿淮风光。

“陈郢污水站已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收集陈郢周边近万人的生活污水。”潘集入淮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满足了入淮排污要求。

据了解,潘集区有4处入淮排污口水质未达到环保要求,分别是平圩镇谢沟涵、方沟涵和祁集镇祁集站涵、黄沟涵入河排污口,主要原因是沿淮流域居民生产生活污水特别是豆腐作坊污水散排,袁庄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陶沟涵汛期存在雨污混流问题,也一并纳入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治理范围。

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2.6亿元,采用PPP模式,以"统筹兼顾、整体规划、雨污分流、水系畅通"为总体思路,实施污水处理工程。

自2018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新建黄岗、谢沟、方沟污水处理站3座,改扩建架河、陈郢、祁集污水处理站3座;工程实施污水收集工程,配套污水管网170km,封堵陶沟涵引马家洼片区17.5 km积水入新建黄沟排涝站外排;实施排涝沟整治工程,对平圩、祁集、架河三镇境内49条大中沟长50.5km进行清淤疏浚。

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2.6亿元,采用PPP模式,以“统筹兼顾、整体规划、雨污分流、水系畅通”为总体思路,实施污水处理工程。自2018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新建黄岗、谢沟、方沟污水处理站3座,改扩建架河、陈郢、祁集污水处理站3座;工程实施污水收集工程,配套污水管网170km,封堵陶沟涵引马家洼片区17.5 km积水入新建黄沟排涝站外排;实施排涝沟整治工程,对平圩、祁集、架河三镇境内49条大中沟长50.5km进行清淤疏浚。

潘集区入淮排污口环保整改项目涉及6座污水处理站,150公里收集管网。目前陈郢、架河、祁集3座污水站已投入运行,其余3座在12月中旬投入试运行,外围收集管网铺设完成70公里,大中沟清淤疏浚完成70%。

针对工程施工涉及淮北大堤防洪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高,主汛期不允许施工和配套管网点多面广的难题,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潘集区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推进,目前已强制关停了平圩、祁集两镇230户不能达标排放的豆腐作坊,关闭重污染养殖场5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直排入淮。

“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建成后,实现沿淮水系消除黑臭,黄沟涵、祁集站涵、谢沟涵、方沟涵入淮排污口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的目标。”潘集区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潘集区将履行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加人员和机械投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打赢环保整治攻坚战,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做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柏松 通讯员 石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