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教”之大计 “育”人“体”之梦想 “育”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教”之大计 “育”人“体”之梦想 “育”身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0/25 8:42: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总书记同时提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可见,教育和体育工作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

奠定基础寻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淮南市仅有一所工业专科学校和27所中小学校,在校生仅有5000余人。体育设施也十分简陋。1951年10月,淮南创办了第一所直属机关托儿所。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教育政策,1952年有了第一所完全中学。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全市中小学学校发展到82所,学生近4万人。

同期,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举办了人民体育大会和职工体育大会,全市职工体育兴起,成立了一批群众体育协会,取得了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优秀名次。

文革期间,教育和体育事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广大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学生停课,教育事业发展停滞不前。体育设施破坏严重,体育事业进入“无政府”状态。文革结束后,教育体育事业进行了拨乱反正,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的管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1977年恢复了高考;“体育热”兴起,各项体育训练比赛走向正轨,运动成绩迅速提升,教育体育事业得到稳步恢复和发展。

蓬勃迅速谋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教育体育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以迅速发展。

1978年,教育体育事业进入了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训练比赛的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事业“中教四十条”、“小教三十条”和体育事业“达标”工程。

我市于1987年底制定了《淮南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教育事业在调整和改革中得到稳步协调的发展。体育事业社会化进程加快,“有偿训练”制度逐步完善,多项体育项目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好名次,1990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2005年,我市着手解决择校热、“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舍总面积从1990年的94.9万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414.63万平方米,提高了4.37倍。

在体育事业方面,形成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市大力唱响“全民健身、健康淮南”主旋律,全市体育人口达165万,拥有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3个,国家级、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6个;设立晨晚练点487个,乡镇文化体育站实现全覆盖;投资近20亿元,兴建了多个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升级改造了大量体育设施,高新区奥林匹克公园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协调跨越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教育体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普及基础教育实现新发展。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一镇一园”覆盖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高考质量连年提高。除此之外,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新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教育民生工程也迈上新台阶。

同时,体育事业把满足广大群众基本体育需求、推进体育生活化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以体育创强为抓手,着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创强工作成效显著。

群众体育不断掀起新高潮。全市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农村体育发展态势良好,老年体育如火如荼,青少年体育红红火火,职工体育形式多样,社区体育富有特色,体育设施建设有新提升。

扎实建好“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引进了外籍高水平教练对我市教练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承办了多项国家级篮球赛事。青少年体育持续加强,组织开展了淮南市4届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会、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校园足球系列展示活动、篮球俱乐部选拔赛。

积极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中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大力扶持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支持生产乒乓器材企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市一个新兴的体育器材出口基地。

70年来,我市教育体育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在市委统一部署下,原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合并为市教育体育局,教育、体育工作强强联合,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记者 付莉荣)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