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关爱千万人 温暖一座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关爱千万人 温暖一座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12 8:06: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0年,淮南民政交出暖心成绩单
关爱千万人 温暖一座城

关爱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救助流浪人员……民政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真真切切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可以说,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是淮南民政托民生、办实事、暖民心的70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事关千家万户。截至2018年底,淮南市总人口已达389.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70.4万人,占比达18.1%。如今,我市已经逐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级居家养老呼叫平台建成投用,为困难老人提供了送餐等多样化服务。全市农村敬老院达131所,供养床位达15944张。养老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社会养老机构床位19925张,其中医养结合型床位占比超过25%。

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特困供养人员的冷暖起居,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民政工作包罗万象,覆盖对象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几十年来,民政事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城乡社会救济从以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济为主发展到以制度性的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农村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内部的互助共济转向以国家财政供养为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实现了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向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关爱性救助变革;社会福利服务开始从主要面向特定困难人群的“补缺”型向逐步面向社会公众的“适度普惠”型发展;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开始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民政部门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兜底保障。城乡低保从无到有,从重点保障到逐步实现普惠。2019年7月1日起,我市第15次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在上年度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增长了4%,由570元提高到593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年供养标准由7200元提高到12000元;农村特困人员年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9250元;孤儿集中供养标准提高至1450元/月/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85.37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3.21亿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23934人,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9944万元,照料护理补贴354万元;临时救助256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451.65万元。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在人们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回应的是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

近年来,民政部门全面加大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提升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我市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志愿者数已达56万人。积极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长效机制,全市35005名农村留守儿童均实现一人一档制并落实了监护责任。

兜民生底线,谋百姓福祉。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民政部门将聚焦脱贫攻坚,着力在保障基本民生底线上取得新突破;聚焦特殊群体,着力在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上迈出新步伐;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跨上新台阶,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升级。(记者 廖凌云)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