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大早,富华服饰有限公司的跟单员方元元,一路奔波80多公里,来到凤台县新集镇曹庄村,对“扶贫工厂”的2080件工装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半个月后,这批成衣将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销往东亚国家。
曹庄村已于2017年出列,目前还有贫困户18户,其中14户是五保老人,4户因残疾、重病致贫。
“明年,曹庄村将全面脱贫,但是还有一些返贫因素,如何才能确保村民的小康?”扶贫工作队始终在思考。
精准扶贫,产业是基础。市税务局驻曹庄村扶贫工作队致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里建起了扶贫工厂,打造扎根于此的“聚宝盆”,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扶贫工作队在这里建立了扶贫基地,不断发展集体经济。筹集15万元投入养牛场,每年固定收入3.2万元;光伏扶贫收入每年近7万元……从2016年的4000元,到2018年的25万元,新集镇曹庄村的集体收入正在日渐壮大。
按照贫困村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的“四不脱”原则,扶贫工作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一边联系我市知名的外贸服装企业富华服饰制衣有限公司,一边将淮南市元伟服装有限公司引到曹庄村,以富华的订单、元伟的设备、曹庄的工人,带动曹庄村制衣企业发展。
“以前在大棚里种瓜,一身灰一身汗,一年还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坐在缝纫机旁,吹着空调,学会了手艺,做的衣服还出口嘞!”村民谢文蓉在培训的第一天就来到了服装厂,从种田到制衣,从农民变工人,她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当曹庄制衣厂的招工牌竖在路边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大家伙儿的目光,很快,第一批16名员工就加入了技能培训班。每天,扶贫工作队员郑晓顺都会忙前忙后,联系、协调、推进,让制衣项目顺利上马。
“富华的30家外包工厂,只有2个跟单员,我会尽快把曹庄制衣厂的水平提上去……”从7月24日开始,方元元每3天就要去一次曹庄村,从标准化的手法、工序,到技术环节、质量把关,毫不保留地传经送宝……
富华服饰提供订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元伟服装负责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组织生产;曹庄村将闲置房屋租给曹庄村服装厂,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万元。
8月底,曹庄制衣厂的机器设备调试完成,16名工人经过岗前培训已经上岗,从啥都不懂,到日渐精通,曹庄村制衣厂已经投产。
“富华的成衣出口,质量要求非常高,管理也非常严,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扶贫工厂负责人臧全员坦言,从几天做好一件样衣,到一天20多件,如今的产量已经达到每天200多件。“我们的目标是一天制衣400件,到时需要员工30人以上。”
“以前在广东服装厂打工,一月5000多元,但生活成本高啊……在家门口每月3000元的工资,很不错!”得知村里办了服装厂,姜芝红从广东回到了淮南,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家里的生活,女儿高中毕业原本准备出去打工,如今也来到了服装厂。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华服饰的产品大量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企业今年的业务也遇到了困境,外包订单已经取消了三分之一。但企业负责人表示,不管市场如何波动,都会保证贫困村的订单量。让曹庄村的扶贫工厂吃下了“定心丸”!
“富华免收质量保证金、按月结款,这在纺织企业非常难得,这都是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啊!”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张枫告诉记者,工作队一手连着贫困村,一手连着富华服饰,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防止脱贫户返贫,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