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文明城 交警在行动 > “痛点”在哪 “药方”开到哪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痛点”在哪 “药方”开到哪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8/16 8:48: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针对“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城市交通顽疾,交警部门精准发力,见违必纠、见乱必治

当前,我市正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针对“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城市交通顽疾,交警部门周密部署、重拳出击,持续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成果不断。8月14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本月以来,交警部门已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16次,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拖移违停机动车近4000台,扣留至停车场待处理农用车辆近300台,曝光各类交通违法259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196场次。

精细布局治焦点

交通秩序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面广、量大。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班子成员坚持每周深入实地调研交通管理工作,及时掌握路面情况,并由支队领导带头,大队长、中队长带领民警以重要路口路段、繁华街道、广场车站等区域为重点,紧紧围绕行人、非机动车乱穿、乱闯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见违必纠、见乱必治行动。

此外,各交警大队通过对本辖区道路实行网格化管理,路口执勤交警、交通志愿者采用喊话、吹哨等方式制止行人闯红灯、越线等待、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不行其道、逆行、越线停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各大队还加强了现场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力度,定期安排违法行为人参加学习,观看事故录像、现场抄写交通法规、体验执勤,并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户外LED屏等媒介上曝光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以形成“文明交通、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精确打击治热点

治理高污染车辆,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交警部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城区高污染车辆违法行为特点,淮南交警及时梳理高污染车辆行驶轨迹、时间规律,围绕淮河大道、洞山路等重点路段,农贸市场、建材市场、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了查处农用车、拖拉机、柴油三轮车等高污染车辆闯禁区违法行为;对农用车涉牌涉证、超载、未购置交强险,拖拉机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交警一律先行扣留,从重执行处罚。

为打好时间差,交警部门还每周组织两次全员参与的集中统一行动,并组建错时执法小分队,加强对清晨、午间、夜间警力薄弱时段的路面管控力度。各大队还组织民警着便装、乘便车开展“反侦查”,将闯禁区的农用车辆情况及行驶路线第一时间告知巡逻警力,在前方设点拦截、查控,进一步提高了整治震慑力。

精准发力治难点

长期以来,机动车违停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严重阻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沉疴需用猛药。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我市各交警大队均组建了流动巡逻小组,在辖区责任路段开展不间断巡逻,并且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查处违停车辆集中整治行动。交警与辖区城管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对问题多、情况杂、纠违难的路段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驾驶人不在现场或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违停车辆,一律使用拖车拖移。

据悉,整治行动中,我市交警采用监控视频抓拍和电子警察摄像的方式对违停车辆进行摄录,充分运用视频监控系统采集违法证据,民警发现一起抓拍一起,一律实施上限处罚,切实提高“违停成本”。交警部门还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载体和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整治行动宣传工作,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出行良好氛围。(记者 苏国义 通讯员 郭晨)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