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蓝天碧水净土 > 让美丽因子渗透乡村每个角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美丽因子渗透乡村每个角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8/6 9:02: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让美丽因子渗透乡村每个角落 

宽敞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清澈的水渠杨柳依依,远处的稻田绿意盎然。近日,记者走进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清洁干净的乡村图景让人眼前一亮。“村里有了保洁员,每天负责清运生活垃圾;旱厕改成了卫生厕所,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闫其贵高兴地告诉记者,村子变得更干净,村民生活更舒心。

管孔窥豹,可见一斑。近年来,大通区坚持先行先试,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先行先试,推进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

大通区注重改革创新,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农村,在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市级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2018年,区政府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全区划分为上窑镇、洛河镇及胡圩社区、九龙岗镇及农民新村、孔店乡等四个标段,进行公开招投标,分别与四家市场化公司签订作业合同,推进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

考核是一把利剑。该区制定出台了《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细则》等督查考核条例,进一步明确市场化公司作业标准,对市场化作业公司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督查考核。截至2019年5月底,全区共收集清运农村生活垃圾7122余吨,各市场化作业公司共配备保洁人员253人,各类环卫车辆184辆,农村市场化作业区域内共设置分类垃圾桶3278个,目前覆盖率已达到百分百。

全力攻坚,打好污水厕所整治硬仗

大通区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淮南市大通区农村生活污水专项规划》(2017-2030),确定农村生活污水近期处理规模为0.575万吨/天,远期处理规模为1.045万吨/天;近期(至2020年)规划包括主干管道35.702km、污水泵站2座、污水处理厂(站)13座。同时,明确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及自然村三种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做实经费保障,保障工程实施。此外,严格落实“河长制”,将淮河洛河段、上窑段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范围,将高塘湖等内陆水体纳入区级“河长制”管理范围,织牢织密治水生态链和责任网。

强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从2018年开始,大通区在马庙村先行先试,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厕所改造,实施农户无公害化厕所改造,优化乡村、集镇、道路、景点景区厕所布局。制定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监理制。建立农户改厕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管理,同步制定后续养护工作方案,真正做到“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坚持引入群众全程参与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2018年,全区共改造厕所1980户。2019年,全区共筹措改厕资金共计42.5万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130户整村农户厕所建设施工,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共兴建了10余座公共厕所。

全民参与,唱响农村环境整治大合唱

环境整治宣传先行。该区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墙体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制作公益广告、发放致群众一封信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同时,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评选等活动,推行卫生责任书签订和“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等做法,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投身专项整治,奏响环境整治大合唱。

九龙岗镇建立党员干部微信群,自发组建一支由退休党员干部组成的“夕阳红”义务巡逻队,担当农村环境整治的宣传员、示范员和服务员。洛河镇推行“一线工作法”,将调度会开到乡村,现场相互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上窑镇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志愿突击队”;指导各村制定《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投身整治行动。孔店乡优先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村保洁员,助力脱贫攻坚。

“三大革命”,奏响了乡村变奏曲。放眼大通乡村,跳动美丽音符,幸福笑容洋溢在每一位群众的脸上。(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潘雪洁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