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难舍家乡美 筑梦葡萄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难舍家乡美 筑梦葡萄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5 8:36: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凤台县丁集镇张巷村的凤台县果儿多家庭农场采访。放眼望去是一片绿油油的葡萄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这里共有32个葡萄钢构大棚,主要种植了夏黑、金手指、醉金香等6个品种。夏黑、醉金香自6月7日上市以来,每天供不应求。”果儿多家庭农场负责人杨荣群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攀谈中,记者得知,2000年,80后的杨荣群从六安市经济技术学院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在东莞一家台资企业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是人们眼中的都市白领。同样怀揣梦想的四川小伙李国龙,2003年毕业于武汉船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杨荣群在同一家企业打拼。两人在相处中彼此有了好感,2006年喜结连理。

青春的岁月总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上大学时,我就有了创业的想法。看到家人种的蔬菜和葡萄供不应求,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业梦。”杨荣群说。年轻人“说干就干”的洒脱和利落在杨荣群和李国龙小两口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2009年,杨荣群回到家乡张巷村,与家人一起种植葡萄和瓜果、蔬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时,政府鼓励农户种植葡萄,搭建钢架大棚给予补贴。2009年,杨荣群和丈夫李国龙看到了机遇,在张巷村流转了50余亩地,创建起了自己的葡萄园。2014年成立了凤台县果儿多家庭农场。

葡萄栽下去,掌握好养护技术是关键。杨荣群天天往葡萄园里钻,坚持网上自学,赴外地去学习种植葡萄技术,逐渐成为行家里手。杨荣群主动对标国外水果标准,重品质、做精品、走高端,并为葡萄注册了“灵索”商标。她的葡萄在2014、2015、2016年淮南市优质葡萄大赛中连获一等奖,在2018年第24届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中,荣获两个金奖、一个优质奖。2016年12月,果儿多家庭农场(葡萄)通过农业部无公害食品审定,现在正申报绿色食品。

致富后的杨荣群,没有忘记哺育她的这一方水土,也记挂着周围的邻里乡亲。于是,她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行动,成立了一家农民产销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100余户农民种植葡萄增收致富。杨荣群先后获得淮南市、凤台县“双学双比”女能手,第三届“凤台青年五四奖章”等殊荣。她的果儿多家庭农场2015年被评定为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

葡萄素有“生命之水”“水果之神”的美誉。杨荣群坚守“精益求精、绿色健康”的生产理念,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进葡萄新品种,先后引进了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甜蜜蓝宝石等优质葡萄。“今年8月我将带着金手指、阳光玫瑰、醉金香3个新品种参加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让凤台葡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杨荣群一脸自信。(记者 贾静 通讯员 常开胜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