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上听习语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重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重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25 9:40: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释疑解惑 守正阐道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重责

新时代需要新思政,新思政应有新思路、新力度。如何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将思政课办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反思、探索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既是深切勉励,更是责任重托。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条件下,对自我的思政教育教学的角色、职责与作用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实践方向,肩负起宣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政治使命,努力成为适应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合格出色的思政课教师。

首先,释疑解惑,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效担当和实现的现实重责。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已有较为充分的革新发展,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学亲和力、有效性的欠缺问题,仍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如何让学生真正对思政课感“兴趣”,这不是一个“老掉牙”的过时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常思常新的关键问题,直接决定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能发挥自身独特的理论宣讲和教育的职责作用,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充分阐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抓住思想根本,将最影响党和国家发展的时代问题、现实问题突显出来,有效回应与解决广大学生心中的疑难困惑,促其增强自信、凝聚共识、激发动力、积极进取,成长为自强奋斗、爱国有为的新时代大学生。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把自己摆到“问题”中去,要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要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释疑解惑,用“问题”吸引学生,用对问题的“解释”影响学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具体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新奇多变上。须知,没有理论的根本,缺失思想的力量,任何教学方式与手段都难以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本末倒置错误,应该充分引起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视与反思。只有深入到党和国家所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去,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为之心存忧患、殚精竭虑,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用“问题”抓住学生,让师生共同成为“问题”中人,共同感受与思考关系民族、国家盛衰兴亡的时代问题,共同努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此来直面实际困惑,解决心中疑难,成为坚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生力量。
其次,守正阐道,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与努力实践的根本原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授业解惑,更要守正传道,始终不忘坚持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的理论根基,宣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的理论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感染与影响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有真正造福人民、富强国家、复兴民族的理论之“根”和主义之“魂”。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在新世纪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性发展的创新成果,事实证明,无论对中国,抑或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引作用。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始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的根本立场,身正思正言正行正,能够用丰富多样、灵活务实的教育教学方式阐释好、宣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真正让高校思政课发挥出润物无声、铸魂育人的现实作用。也只有自觉明确与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这个根本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具有更为充实有力的教育教学自信,才能更好地对标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言、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课好教师标准。

最后,始终将“释疑解惑”与“守正阐道”有机统一起来,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的教学自觉与主体意识。“释疑解惑”是前提,“守正阐道”是根本,二者不可分离。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应回到“问题”中,以“释疑解惑”为抓手来解决好教学亲和力、有效性的实际难题。讲好“故事”,是为了讲好“道理”,如果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那就偏离了根本。没有强烈“问题意识”的讲“故事”,只会让高校思政课教学变得浅薄无力,对广大学生更难以达到刺激思想、培根铸魂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善于用“有意思”的“故事”把“有意义”的“问题”回应好、解释好,从中发挥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威力来,展现出它的魅力来,这才是真正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作用与价值的根本所在。只有始终坚持“守正阐道”,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有效“释疑解惑”,才能让思政课充满活力,成为思想激荡、争鸣与交流的良好平台,将学生带入到关注民生、关心国事、关怀民族的人生正道上来。

牢记政治使命,不忘历史重责,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也是党和国家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必须勇担重托,不应辜负!(高旭)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