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上听习语 > 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3/1 9:08: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因此,解决好乡村人才振兴问题,是打开乡村振兴胜局的关键之匙。

人才规划务求精准。建立培育、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的政策体系,破解人才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历史惯性。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把人力资本开发开放作为关键之招,与其他振兴规划同步制定、同步实施。要注重政策的突破性,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五大举措”,制定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产业扶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革命性政策。要注重实施的严肃性,建立人才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推进情况实行“四察并举”,确保优先实施,率先突破。

存量人才倍加珍惜。积极深入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他们率先热起来、动起来。要培育多元的实施主体,针对现有农业生产能手、大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要培育专业的服务主体,建立城乡、校地人才对口帮扶机制,动员城市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农技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革新、项目领办、成果转换。要培育梯次的领导主体,加大乡镇、村社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广泛开展学历教育、能力培训,建立职级晋升、报酬待遇的有序提升机制。

增量人才倾情吸纳。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针对性引进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要巧用乡情吸纳人才返乡创业,纵深推进返乡就业创业,强化融资服务、场地扶持、风险防范等服务,吸引有思想、有资本、有能力的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形成“归雁绿领”和“归雁经济”。要催生产业吸纳人才集聚发展,制定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目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机制,以“有奔头、有干头、有赚头”产业吸引人才。要培育乡贤吸纳人才参与治理,加紧研究制定“新乡贤”认定与任职、职责与任务、权利与义务、评价与奖惩、后勤与服务等办法,使一批社会贤达回乡参加治理、贡献智慧、引领风尚。

支撑平台精准建立。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要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推行农、科、教结合的教育培训,调整优化普、职教育比例,支持建立更多高水平职教中心,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要搭建人才双创平台,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造平台,使人才能在乡村创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要拓宽人才成长渠道,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应把目光更多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第一书记”、村社干部、新型主体经营者等群体,探索实行定向招录机制,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许海兵)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