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打好文化资源牌 打造城市新名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打好文化资源牌 打造城市新名片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4 9:01: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写在我市深入推进“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建设之际

成语典故,囊括了中国传统思想、历史人文、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诸多方面,既是我们耳边的故事、口间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流淌的记忆。

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语出千古奇书《淮南子》和寿州古城、八公山的成语典故多逾千条。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我市自2016年起便开始运作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事宜。经过相关部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淮南市于今年5月8日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一张独具特色、富含深意的“国字号”文化新名片从此落户扎根,靓丽示人。

申报圆满成功之后,如何传承、利用好这张文化资源牌、城市新名片,在宣传推广、育人效应、文化内涵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进一步扩大淮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事实上,早在申报之初,我市就已超前谋划,在相关规划编制报告中重点提出了“成语典故+”的概念。我市从成语典故+文化发展、成语典故+旅游业发展、成语典故+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今后发展目标:结合全市旅游、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力争到2020年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相关旅游产业年收入达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达20%以上;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相关文化产业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以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张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淮南将推动文化旅游向深层次融合,围绕八公山、寿县古城建立一批以成语典故为精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发与成语典故相关的旅游产品。市直相关部门在调研后也提出,要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谋划、营销策划中,全方位深度融合成语典故文化元素,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保障,有效有序推动“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各项建设任务落实见效。

几个月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把建设“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作为打好文化资源牌、打造城市新名片的一次大行动,积极开展舆论宣传,组建专门研究机构,筹划举办系列推介活动。

市政协专门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邀请文艺、新闻出版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前来,围绕“建设成语典故之城、助推城市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提出了深入推进“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7条建议;市政协文史委和淮南师范学院联合共建“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依托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设立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成语典故专业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新闻宣传专题协调会议,邀请中央和省级媒体来淮采访报道,安排部署本地主流媒体持续刊播相关宣传片、开设征文专栏,各新闻宣传单位不断加大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及时推出深度报道和工作进展,在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市文广新局通过与邮政部门合作,精心策划、设计、制作了《淮南与成语典故》纪念邮册及《淮南——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个性化邮折,将于9月15日授牌仪式当天首发;市文联积极邀请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淮指导,参加“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授牌仪式;市地方志办公室进一步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成语典故,继续做好发现、发掘、开发等工作;交通、城管等单位利用公交显示屏、出租车顶广告、箱体广告牌、电子门楣、市区户外大屏、高铁高速宣传牌等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中国成语典故学术研讨会、“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灯光音乐文化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标识设计征集、《图说成语典故与淮南》宣传画册编辑出版等相关宣传推介活动,都在积极运作之中……

语有出处、典有深意,戮力建设、谋定而动。在“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即将授牌之际,我们欣喜看到,淮南市“发掘利用成语典故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已经铺陈展开!(记者 陈崇韧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