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文明创建,涵养大通气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文明创建,涵养大通气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30 8:51: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坚持内外兼修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塑造城市外在之美,涵养城市最美气质——文明创建,涵养大通气质

近日,大通区洛河镇举行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表彰会,通过群众推荐、民主评议评选出婆媳关系融洽、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婆婆”“好媳妇”,倡树文明新风尚。

家住大通街道瀚城小区的王大爷爱好锻炼,最近他发现小区周边新建了游园,成为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王大爷说,这都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变化。

两个事例看变化,彰显大通文明创建成效。今年以来,大通区坚持内外兼修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塑造城市外在之美,涵养城市最美气质。

净化美化家园,塑造大通外在之美

城市之美,最直观的是外在之美。

大通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整治,塑造城市外在之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庆东路、洞山东路、田大南路、朝阳东路等主干道进行整治提升,投入资金180万元对28条小街小巷、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实施“绿地行动”,建设了环铁路游园、园艺路游园、窑神庙游园二期3个游园。加强城市管理整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治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35条,纠正占道经营600余起,纠正大车违停38辆;推动空中线缆整治落实,排查出歪斜、废弃等线杆55处、61根,低垂、散乱线缆60处、1805米,正逐步整改中;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城市管理文明督导员65名,采取定点执勤与定时巡查相结合,积极劝导占道摆摊、店外经营、流动摊贩等不文明行为1万余起。

交通秩序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该区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开展统一行动18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159起。同时,加强市场环境整治,已完成九龙岗、洛河、上窑3个菜市场的标准化改造,集中整治小餐饮小作坊,对校园周边200米内网吧、歌厅、游戏厅、占道经营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坚持城乡一体,推进文明创建。该区着力提升和谐社区品质,先期打造了洛河、新建、居南3个主题社区;实施社区办公环境提升工程,使区域功能设置更加合理、社区服务环境更加优化、社区居民办事更加便捷。同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市场化作业公司配备保洁人员400多人,各类环卫车辆160余辆,投入移动式塑料垃圾桶4890多个。区财政在拨付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723.07万元的基础上,投入了环境治理经费144万元,保障垃圾清理作业长效运转。

涵养“精气神”,铸就大通内在之美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志愿服务是文明创建的一道风景线。今年以来,该区共组织开展了 “学雷锋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一条街”等服务活动50多场次。目前,全区有志愿者队伍43支,人员14000多人,打造了居南社区志愿者广场,在洛河社区、居南社区、新建社区设立好人墙600平方米,擦亮了好人名片。

道德模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区文明委组织开展了“大通好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评委评选、综合审定等程序,8位居民荣获“大通好人”荣誉称号。为放大好人效应,该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设立道德讲堂,举办道德讲堂2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万人次,掀起了学习好人、礼敬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聚焦涵养文明乡风,该区深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建立并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全区546名干部以个人身份签署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指导全区46个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推荐乡贤、老干部加入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祭祀雅办、小事不办”。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先进模范、各级好人、标兵等260余名。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区巡回演出46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培育时代文明新风。

播种文明,守望幸福家园。“如今,文明城市创建已化作大通干群的自觉行动,塑造的是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涵养的是甘于奉献、争光添彩的‘精气神’,赋予了大通最美的气质。”大通区文明办负责人说。(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