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我市积极推进“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我市积极推进“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2 8:41: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日里群众选我任村官,为家乡我必须格外操心。看如今惠民政策多又好,十九大精神已深入民心。特色社会主义是那阳光道……”7月31日下午,毛集实验区农民公园广场上挤满了群众,由该区曲艺家协会带来的淮河大鼓小品《家乡的黄土地》迎来声声喝彩。

以艺术化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市广泛开展新时代传习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一步解决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全面启动了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打造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宣讲平台。连日来,记者奔赴全市两县六区,对各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探访。

积极推进,场所建设有序进行

毛集实验区政务中心七楼会议室门头上方,“毛集实验区新时代传习中心”铭牌特别显眼。该中心面积达到120平方米,成排的桌椅整齐摆放,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

记者探访中了解到,所有县区按照传习场所综合利用现有场所的要求,落实场所并挂牌,谢家集区已实现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传习中心、传习所挂牌全覆盖。在传习场所建设中,部分乡镇充分发扬“不等不靠”作风,积极主动落实场所建设工作。寿县窑口镇提早行动,一周前便已主动制作悬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铭牌,在时间进度上大大超前于该县其他乡镇(街道),讲习场所为能容纳近200人的多功能厅。

将《传习员名单》上墙,是记者探访中发现的又一亮点。记者在凤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田家庵区新时代传习中心看到,区直部门负责人及“红色宣讲季”宣讲团成员、特邀讲师作为传习员,名单均已公示在墙上。

形式多样,传习活动灵活开展

我市在推动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中,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习活动。目前,这一要求已在部分县区得到落实。

大通区、潘集区要求各乡镇(街道)新时代传习中心每月组织传习活动1至2次,区新时代传习中心定期督查考核传习情况。毛集实验区充分采取艺术化宣讲的形式,推出淮河大鼓小品《家乡的黄土地》、淮河大鼓书《文化自信,传播文明》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同时,该区还明确要求,送戏下乡部分节目必须含有十九大宣讲内容。

“周末、节假日,我们将依托区文体中心、八公山风景区门前广场等现有阵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化形式宣讲,让传习活动更接地气,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八公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

“无前盛会谱天曲,万众挥毫绘九州”、“盛会春风万物荣,扬鞭策马气如虹”……田家庵区黎明社区新时代传习所充分发动社区居民,推出诗词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在飘着墨香的字里行间浸润人心。

安成镇将镇政府大楼每层走廊打造成“廉政”、“党建”等不同主题的文化走廊,在五楼则专门设置“新时代传习中心专题文化墙”,让“十九大主题”、“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等传习内容逐一呈现。

全面覆盖,广泛传播“五新”内容

建设新时代传习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群众心坎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途径,是打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各县区新时代传习中心要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机构、有牌子“六有”标准建设,要以“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文体工作者、老教师、老劳动模范)、“五青”(青年学者、青年文体工作者、青年创业者、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为主体,吸纳部分民间文艺骨干、文化名人、新老乡贤、致富能手等成立传习员志愿者队伍。要通过组织收听收看、报告讲座、文艺演出等拥有固定场所的传习活动,或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学校医院、现场工地的流动传习活动,广泛传播和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记者 吴 巍 陈崇韧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