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平安八公山”,和谐稳定幸福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平安八公山”,和谐稳定幸福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3 8:50: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服务民生,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连续1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区”称号,2017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二——“平安八公山”,和谐稳定幸福来

生活在八公山区,您是安全的:密布的天眼视频监控、擦肩而过的警力都在护佑着您;生活在八公山区,您是幸福的:“红袖章”志愿者、义务巡防队员随处可见,家有困难随叫随到……处处看得见平安、时时感受到平安、人人守护着平安。

多年来,八公山区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两手抓,形成了动静互补、专群结合、上下联动、点面共建的平安八公山建设体系,让居住者安心、往来者顺心、投资者放心。“平安八公山”建设已成为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

落实责任:筑牢平安根基

八公山区始终将综治工作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持之以恒推动“平安八公山”建设。该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395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分工。根据综治工作复杂性要求,成立特殊人群专项组、法律政策专项组、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实有人口专项组、社会治安专项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两新组织”专项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等8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项组,各司其职、统筹协作,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综治工作大格局。

“平安八公山”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

以守护暖民心,用平安换民意。该区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区级综治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该区5个镇、街道全部成立综治中心,42个村建立了综治工作站,组织成立治安志愿者队伍43支215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综合体制。同时,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依托综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氛围,形成社会合力。

“大调解”:顺民心促和谐

走进位于镇政府一楼的八公山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我们看到该中心划分了办事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区等若干功能区,各个区域标识清晰。“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在前台接待的中心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以往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开展难,往往一个简单的纠纷调解案,群众要进多个门、跑多趟路,现在中心“一站式”受理,群众方便了很多。今年,该区又重新改建了区综治中心,并安排公安、信访、司法、民政、人社、住建等部门入驻,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安相关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大调解”调出一方和谐。八公山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构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去年,该区借力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开通在线法院,搭建互联网“e调解”服务新平台,并与人民调解组织、“老娘舅”民间调解组织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既提高了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2017年,该区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692件,通过法院委派、委托或当事人申请“e调解”案件202件,调解成功173件。矛盾调解,调顺了民心,调出了和谐,调稳了根基。 

密织网络:护佑万家平安

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平安八公山”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种担当和责任。为此,八公山区打出了“组合拳”。

织密治安防控网络。2017年开展“两抢一盗”、“破小案、保民安”、“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专案行动,接处警5921起,全年无重大、恶性案件。

深化网格化动态巡防。在各派出所常规巡逻的基础上,确立八仙街和市二院两个网格化巡逻点,确保重点部位一分钟出警时限。由110个公安探头构建的24小时视频巡查也为八公山区各类警情的发现、调度提供了指挥平台,同时该区正快速推进二期天网工程建设,将新增520个高清探头。

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建档、服务管理、救助帮扶等工作机制,先后救治救助精神病患者16人,投入资金17万元;补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33名,投入资金近8万元。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石成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