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奋楫争先,聚力高质量发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奋楫争先,聚力高质量发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4/19 9:02: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把抓发展落实到抓招商、抓项目、优环境上,增投资、稳增长、促转型——奋楫争先,聚力高质量发展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

4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洞山东路南侧的淮南市快递物流产业园,看到了“春”的景象:在一家快递企业库房内,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分拣包裹。“目前,已有8家快递企业、3家物流企业和1家仓配一体化企业入驻,初具规模。”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以上,总占地143亩,可带动就业人数250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每年缴纳税收1000万元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大通区强化落细落准落实的工作理念,把抓发展落实到抓招商、抓项目、优环境上,增投资、稳增长、促转型,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基地。

抓招商,引来源头活水

招商是发展第一要事。 

2017年是大通区招商引资落地见效的一年。全年共签约落地智能装备制造、小胡鸭食品加工、瑞通西服等重大项目13个,引进内资48.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3.9%;省外亿元项目资金28.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4.4%,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8年是大通区招商引资继续发力的一年,锁定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26亿元、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的目标。

目标在前,路在脚下。大通区以“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突出全民招商,建立了奖惩分明的激励考核机制,激发了全区干部职工的招商激情。作为招商主阵地,大通工业新区既加强对LNG、东辰产业园、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园等项目的持续跟踪对接,又依托富华服饰、高端西服等项目引领,利用服装产业园厂房建设和发展前景,打造万人集聚服装产业基地。此外,注重内部挖潜,引导朝阳商贸、鹏辉工贸、金钟科技、长淮机点、创立煤机、六信电控6家企业合作重组及转型发展,激活企业发展新活力。

抓项目,涵养发展新动能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

2017年,大通区项目建设开花结果。窑河渔场渔光互补一期、顺发泽润园二期、宜居东方城、胡圩A组团等一批项目基本竣工,全区围绕机械制造、旧城改造、现代农业、商贸旅游等领域,谋划建立了总投资480亿元的项目库,排定年度重点实施的亿元以上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65.6亿元。

谋项目,就是谋发展。2018年以来,大通区以“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为抓手,已谋划建立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的区级项目库,重点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装备制造、智能服饰加工、健康养老等产业,精心编排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80多亿。

抓项目,注重落地生根。该区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重点对在建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保障房等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实施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区领导具体负责跟踪督办,全力推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手续报批、资金来源、征地拆迁等工作落实。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坚持每天早上7:30召开工地例会,全力推进。

优环境,擦亮金字招牌

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大通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为企业发展助力。

优环境,从做强园区平台入手。该区坚持以打造百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为目标,加快大通工业新区二期扩容进程,启动了四期规划建设,同步完善了道路、水电、燃气、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大通工业新区与市经开区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发展品质和平台承载力,加快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集聚园区,今年力争新增园区扩容面积300亩以上,入园企业10家以上,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

优环境,通过降成本加分。坚持土地、政策、资金向优质项目和企业倾斜,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千方百计帮扶项目企业解决用地难、审批难、融资难等问题,先后帮助长淮机电等8家企业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640多万元,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各类奖励3200万元。帮扶富华服饰、德瑞化工、泰隆机械分别申报纳入工信部2017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支持设立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互帮互济过桥基金,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展政银担合作,全面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激活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抓招商、抓项目、优环境,涵养发展新动能。据悉,今年1至2月,全区共引进内资5.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5.9%;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3.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5%。全区94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33.3%;57家战新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1.7亿元,增长72.2%。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