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华丽篇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华丽篇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4/17 9:29: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纪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域作为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线,有义务、更有责任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凤台县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如期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作为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凤台理应有为、必定有为、大有作为。

以“三变改革”为核心,让农民富起来

2017年,凤台县17个“三变改革”试点村清理股金4104万元,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17个,形成股民39815人,折股量化到人1030元/人。今年在此基础上,再选择60个村进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集体资源的经营管理,鼓励各村自行成立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按法定程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整合发展类、扶持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支持将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等集体积累的资金、收入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劝耕贷等金融产品作用,加大农业企业金融扶持力度,提高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力,变“输血”为“造血”;让增收渠道宽起来,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提高土地产出率。

以“三产融合”为抓手,让产业兴起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创新引领,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力推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三产融合园建设,打造“三水”融合示范基地3000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浅圆仓,做大做强粮食银行。全力推进全省农业“两区”划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优质规模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力争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以上、示范带动10万亩。结合新“1515”工程,鼓励传统米面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的根本性转变;坚持品牌战略,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县外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突破25万亩,建设名牌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1.6万亩,发展稻麦专用品牌粮生产35万亩。创建全省品牌粮食生产示范县,鼓励顾桥陈醋等地方品牌争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以“三大攻坚”为方向,让人才旺起来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紧盯本土人才培养,以产业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围绕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提升,举办职业培训,更大程度发挥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外出人员返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大租金减免、担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致富能人带技术、资金、项目返乡创业;加大优秀人才引进,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构建乡村人才建设长期规划,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以“三大革命”为抓手,让环境好起来

2017年,凤台县清除垃圾9.8万吨,改厕2235座,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加强生态保护,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夯实三级“河长制”包保责任,抓好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专项整治,实施乡村全域自来水供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生态治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完成改厕1万余座,实施全域垃圾处理市场化,启动全域污水治理工程,完成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加大基础投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启动全域危桥改造和村道入户工程,提高农村宅基地建管水平,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以“三大治理”为途径,让组织强起来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自治为基,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运行机制,以推进村务公开、“三资”公开为重点,依托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按照村规民约议事、定事;坚持法治为本,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强化全民守法,增强农民法律意识,让农民信仰法律、认同法律,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不良风气压下去;坚持德治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民间舆论,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形成“治理有效”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新秩序。

(记者 刘银昌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