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3/20 9:45: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司法行政系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总抓手,努力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空泛的、小众的、粗放的、低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要求。

“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需求,倒逼我们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司法局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研发精准服务产品、优化服务质量等,让群众获得实在、普惠、精准、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大平台:“群众有所呼,我们有所应”

开设“身边法律超市”,让群众“信法不信访”。市司法局进一步完善实体平台,在市、县、乡、村四级全部建成沿街一层、标识醒目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并推行“前店后厂”模式,前设接待大厅,提供受理、登记等窗口服务,后设咨询室、会见室、办理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自选性”公共法律服务,架起了为民维权、为民服务的桥梁。

打造“指尖上的法律顾问”,服务群众“全天候”。顺应“互联网+”浪潮,我市积极研发推行移动端法律服务,通过“指尖交流互动”随时随地回应群众的法律问题。全市共建立998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开通“淮南司法”微博、“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村里”普法APP等法律服务移动端50余个,推行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调解等在线法律服务,日均访问量达10000余人,粉丝达10万余人,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对接群众“零距离”。

畅通“实时法律专线”,惠民生暖民心。我市建成市、县两级联动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平均每天安排20人值班,实行“统一接入、自动分流、专人解答”,确保100%零延时接听。同时,加强与“12345”市长热线、“12338”妇女维权专线、“12355”青少年热线联动,共同解决专业类涉法问题。2017年,全市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解答来电17508人次,引导提供法律服务7800余起,群众回访满意度100%。

聚焦民生:服务便民利民更精准

近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市长张孝成分别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作出批示,在充分肯定2017年司法行政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求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以推动司法行政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执行体制,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

领导的批示是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肯定、激励,更是鞭策、指导。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市司法局将抓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个“纲”,把戒毒、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队伍建设等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各个“目”总揽起来,进一步盘活、做优、做强,让人民群众共享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研发服务产品,确保公共法律服务“适销对路、服务精准”。去年,市司法局根据不同平台、不同服务对象,推出了企业(村务)“法律体检”、村居两委换届公证、重大事故法律处置、重大项目(工程)法律保障、就业(劳务)法律咨询10余项精准服务产品,取得较好地服务成效。“今年我们将在健全三大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全市法律服务机构不断研发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新业态、新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性、多元化、精准式法律服务。”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组团式服务,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市司法局将组建专业化、保姆式服务团队,积极参与对接“三大攻坚战”和全市“五大发展”行动,开展法律服务助企、法治宣传惠企、预防调解稳企等专项行动,为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全程法律护航。

(记者 何婷婷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