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在小切口中找寻文明创建突围之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在小切口中找寻文明创建突围之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7 9:40: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是一个沐浴两千五百年文明之光的江淮古镇,这是一个水路航运时期的商贸重镇,这也是一个渐渐被人遗忘、寂静败落的孤寂之城。发展的瓶颈让古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污水横流、乱搭乱建、道路泥泞、垃圾遍地、旱厕满溢……

“这些现象不根治,不要谈发展旅游事业、复兴古镇繁荣,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幸福。”寿县正阳关镇负责人带领新一届党政班子走村入户、倾听民声,多次调研论证后,找到了古镇的突围之路——文明创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正阳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镇个性和魅力,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城镇品位,就要从一条道路、一片垃圾入手、一个旱厕开始。

“大主题、小切口。”正阳关的城镇特色发展之路,选择了文明创建这个切口,选择了从脚下的路开始,选择从治理厕所开始。

正阳关老镇区素有“七十二巷”之称,背街小巷众多,雨天污水纵横,晴天也是泥泞难干。自2016年以来,正阳关镇筹措资金对镇区范围内的犄角旮旯进行了道路硬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大路修宽了是‘面子’,巷子修好了是‘里子’,正阳关现在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生活在正阳关20多年的赵德兵对看得见的改变赞不绝口。

正阳关仿古商业步行街是正阳关镇街区立面改造工程的重点,改造工程围绕始建于北魏,修建于清同治十三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阳关北门——“拱辰门”展开。

在此之前,城门洞破损严重,街面坑洼不平,沿街门面乱搭乱建,与文化古镇、旅游目的地身份格格不入,群众怨声载道。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严格遵照古镇保护规划要求,本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最终选择在老街入口段的木匠街进行一期改造。”正阳关镇镇长王磊告诉记者。

改造实验完成后,群众反响良好。伴随“向垃圾宣战 建美丽家园”工作不断深入。正阳关镇总投资200万元,对全长200米街区,106间迎街门面实行全面改造。街区12米宽的路面采用青石铺设,排水、弱电全部管线入地,对屋檐、门窗、牌匾等采用仿古外立面改造,邀请知名书法家书写牌匾,提升街面文化品位。

2016年以来,寿县正阳关镇先后投资1000万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重塑古镇形象,在加大古镇建设的同时,综合开展“保护古镇、倡导文明”环境整治工作。

建在一时,管在平时。为保障文明城建成果,该镇广泛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环卫队伍建设入手,公开对社会招标,解决了困惑正阳关镇多年以来的环卫保洁问题。成立环境卫生保洁督查小组,对镇区内所有街巷进行巡查,采取累积积分扣资制度,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中来,凡镇区居民都是保洁监督员,只有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把古镇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古镇的发展才有希望。

“现在好了,脚一踩,干干净净。”寿县正阳关镇三岔村张传丽口中的“脚一踩”是指全县上下正在改造的融入“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的标准化农村厕所。如厕以后,只需用脚轻轻一踩坐便器旁的水阀,污秽就冲入三格式化粪池。

文明创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镇人的图强的愿望。在对“拱辰门”城门内地面恢复古貌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向正阳关镇居民印发了一封征集古城门石条公告,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誉和支持,将保存多年的石条无偿捐助给政府。在群众的支持下,现正阳关镇北城门地面已恢复古貌,对游客开放。

市容整洁、环境友好、人心凝聚……人类生存的伟大命题在小切口中找到了突围之路。

(通讯员 熊文田 记者 周莹莹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