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升华服务理念,倾力打造银校合作典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升华服务理念,倾力打造银校合作典范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9/13 8:54: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工商银行构建新型校园银行服务体系

9月7日是安徽理工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一名四川籍女大学生急匆匆地来到位于校园内的工商银行自助银行服务网点寻求帮助。由于新生较多,该女大学生与父亲在校园中走散了,手机在父亲那里,失去了联系。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用自己手机拨打了女大学生父亲的手机,很快取得了联系。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该女大学生通过自助银行、手机银行顺利完成了缴费。

扎根淮南,服务淮南,是淮南工商银行始终秉持的服务理念。作为一家老牌国有商业银行,该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市民的青睐,擦亮了“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品牌形象;尤其是深化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合作,打造了银行、高校合作的典范。

把银行网点建在校园里

“从安理大建校之初,我行一直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专门设立了安理支行,在校园里建设了多个自助银行,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淮南工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安理大新校区建设启动后,该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投入600多万元,同步建设了智能银行、自助银行、银亭、校园“一卡通”等新型校园银行服务体系,把银行网点建在校园里,最大限度方便师生。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亲身体验了新型校园银行服务体系,有了切身感受。一是智能化,“智能银行”里没有了传统的银行柜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柜员机和交互式智能查询机,师生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自主办理各类业务。二是安全,记者走进“自助银行”后,安全门便自动关闭,办理完业务后按下门边按钮,便可打开安全门。三是便捷,4个“银亭”布局在学生宿舍和食堂周边,把银行服务送到学生身边。“安理大新型校园银行服务体系,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校园银行服务体系,实现了‘有现金存取、无现金支付’目标。”淮南工商银行负责人说。

新生实现轻松安全缴费

新学期开学季,也是防诈骗的关键期。该行把保障8000余名新生安全缴费作为第一位任务,不仅在开学之前提前批量代扣了近90%的学生学费,还成立了由40余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身穿红马甲,服务在新生报到现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宣传服务台,记者看到志愿者正在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为新生送上安理大在线缴费(手机缴费、计算机网上缴费)简明操作宣传资料、防诈骗宣传资料及校园地图等,做好新生报到引导服务。在“智能银行”、“自助银行”、“银亭”,志愿者在指导学生有序办理各种业务,引导学生通过手机银行、扫描学校缴费二维码实现轻松安全缴费。为更好服务新生,该行洞山支行把“4G外派终端”搬进了校园,现场为学生办理办卡、挂失、信息修改等业务。

为师生提供安全优惠的金融服务

安全是金融服务的生命线。该行注重发挥先进的IT技术优势,帮助安理大改造升级财务系统,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筑牢学生防假币、防电信诈骗、防假校园贷的心理防线。依托新型校园银行服务体系,实现了“智能+自助+聚合支付+消费信贷”的立体服务结构,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币在校园的出现。校园内各网点加大防电信诈骗知识宣传力度,师生有疑问可随时向支行咨询,构建了防电信诈骗的“过滤网”。认真贯彻国务院普惠金融政策,提供适合学生的、正规的、消费分期贷款,并建立“总量控制、用途控制、信息及时通报家长”的管理机制,用“良贷驱逐劣贷”帮助学生抵御假校园贷侵害。此外,定期推出教师专属的金融理财产品,为教职工提供最实惠、最安全的理财渠道。

深度合作,互惠共赢。淮南工商银行与安徽理工大学的精诚合作,树立银校合作标杆,吸引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前来“取经”。服务是一种软实力。以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为样板,该行坚持“你有我优、你无我有”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差异化服务发展之路,打响了淮南工商银行服务品牌。该行连续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另有3家支行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5年,一名员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淮南市金融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