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旅游改革落地 释放发展活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旅游改革落地 释放发展活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17 9:34: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动员会,吹响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奋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号角。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成立市级层面的八公山景区管委会,统筹谋划推进八公山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规划体系,修编《淮南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淮南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重点区域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构建以寿州古城·八公山为龙头,以上窑山至焦岗湖横穿东西、江淮运河(瓦埠湖)百里画廊纵贯南北T型构架为主体的多点全域空间布局……今年以来,我市旅游业改革发展亮点纷呈。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开放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指明方向、注入活力。《意见》提出,以景区开发为重中之重,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行业规范为重点,完善城市综合旅游功能,把淮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合肥都市圈后花园。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创建国家5A级景区2个,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以上,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

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我市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委托专门机构谋划包装旅游类PPP项目,建立项目目录并纳入政府性投资计划。开展旅游招商,对接国内知名旅游集团,三年内力争全市开工亿元以上旅游项目20个以上。提升基础配套,开工建设寿县古城旅游接待中心、焦岗湖景区主入口服务区和八公山丁山旅游服务区;启动八公山区域内各景点旅游道路贯通工程,建设新桥机场至青桐大道生态文化旅游快速通道,102省道唐山镇至茅仙洞段按旅游道路实施景观化改造。推进景区创建,推动寿州古城·八公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焦岗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

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业融合发展。如旅游+农业、农村,谋划建设洛河湾、石姚湾国家农业公园,打造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村。旅游+城市建设,加快寿县古城居民外迁,对部分区域和街道实施外观改造;利用好九龙岗民国建筑群和田家庵淮河路五六十年代街道,装点富有时代风貌的品位街区;加强淮南铁路沿线老客站、老铁路、正阳关、隐贤、上窑等历史古镇保护和开发。

实施旅游营销战略,叫响“楚风汉韵、能源之都”城市形象。实施形象宣传系列工程,建设一处优秀旅游城市主题雕塑,拍摄一部城市旅游宣传片,创作一首旅游城市主题歌,制定一个旅游营销整体方案,编撰一篇旅游解说词,制作一本旅游画册,完善一套城市旅游主题口号,遴选一个旅游吉祥物和旅游LOGO。借力节庆营销旅游,培育“楚韵寿春城”、“八公山旅游嘉年华”、“焦岗湖水青春欢乐季”三大旅游节庆品牌。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加强合肥都市圈、皖北旅游区城市的合作;加入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力争实现联盟间无障碍旅游;培育面向台湾游客的黄山—宣城—合肥—淮南旅游线路。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设立“寿州古城·八公山全域旅游先行区”,区域内实施旅游主导带动战略,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力争成为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跨区域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使旅游投资公司成为项目孵化平台和招商合作平台。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旅游管理公司,参与八公山区域旅游一体化运营,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有机整合。

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重点开展旅行社标准、A级景区标准、星级饭店标准、星级农家乐标准等旅游服务业地方标准的推广和研制工作;深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旅游服务创品牌”活动。构建旅游信息系统,完善淮南智慧旅游系统的网站集群、电子商务、手机服务等三大平台建设,实现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WIFI全覆盖。

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我市建立了市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制定了《淮南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把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旅游业改革发展阔步向前。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