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乡村有了“城市范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乡村有了“城市范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6/22 9:31: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夏日里,记者漫步大通乡村,干干净净的乡村小路、整整齐齐的房前屋后、井然有序的村居环境映入眼帘,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环卫保洁人员,穿梭在村头巷尾,为村庄点缀靓丽色彩。农村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大通区在全市先行先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

先行先试,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长远的民生工程。想让乡村美起来,首先要让乡村干净起来。环境整治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为实施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区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并召开专题分析会、推进会,结合大通实际,制定改革方案。2014年9月,大通区在对多家市场化作业公司的资质、经验进行考察、评比的基础上,选择了4家公司先行进驻,筹措100万元启动资金,从各乡镇分别挑选出2个试点村开展辅导期试点。

在先行试点基础上,该区认真总结经验,决定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所需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障。2015年7月,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全区划分为上窑镇、洛河镇及农场、九龙岗镇、孔店乡等四个标段进行公开招投标。2015年9月,区政府委托区环卫处分别与四家公司签订了作业合同,农村环卫市场化覆盖率达到100%。

全面实施,农村环卫保洁走向规范化

走进上窑镇马庙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每走一段就能看见绿色垃圾桶和正在清扫垃圾的保洁员。据负责该村卫生保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马庙村有500多户、1000多名群众,共配备了5名保洁人员和80多个垃圾桶。村民方华美对村居环境的改善感触颇深:“以前,村里环境卫生没人问、没人管;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有了垃圾桶,大家不乱扔、乱倒垃圾了,村子自然干净了许多。”

环境整治是基础,常态保持是关键。该区强化精细化管理,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市级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各村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区域内。目前,市场化作业公司共配备保洁人员400多人,各类环卫车辆160余辆,投入移动式塑料垃圾桶3000多个,累计清运农村地区垃圾2.2万余吨。

由于是市场化运作,那么谁来监管?区环卫处督查科负责人刘震告诉记者,区里建立了常态化环卫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了《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市场化公司作业标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明确区环卫处负责对四家公司进行常态化考核,做到日日检查有记录,在10个工作日内实现对市场化承包区域检查的全覆盖;同时,明确由区领导带队开展不定期督查。考核情况第一时间以《环卫通报》方式报送区政府、送发各公司,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检查考核结果与各公司经济利益挂钩,对于没有按照标准执行的予以严格处罚。

群众自觉,美丽乡村与文明同行

美丽乡村衍生美丽意识,村民生活习惯悄然变化,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环境变美了,大家心情也好了。现在,群众已经习惯了每天把生活垃圾整理好,送到附近的垃圾桶里。”村民林工良说。

马庙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建有文化广场。闲暇之余,村民喜欢聚集在村庄小广场上散步、聊天。“邻居之间经常一块坐着聊天,互相沟通交流,减少了很多矛盾,村民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村庄更加和谐了。”方华美感言。

城乡环卫一体化,奏响美丽乡村变奏曲。乡村内外兼修,村容变得更美,村民素养提升,村美人更美。大通乡村悄然美丽蜕变!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