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农家书屋点燃乡村“精神篝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农家书屋点燃乡村“精神篝火”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2 8:19: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捧着《从马达加斯加到冰川极地》,脸上的表情随着书中的情节而波澜起伏,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11月30日傍晚放学后,12岁的陶博学像往常一样,来到寿县堰口镇许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沉浸在书籍的海洋。自从父母离异后,他便带着弟弟跟奶奶一起生活,虽然家里没钱买书,但这里的农家书屋,却成了俩弟兄的“精神家园”。

“农家书屋送知识、新型农民得实惠”、“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脑袋富口袋”……流传在淮河岸边的顺口溜,道出了淮南广大农民对知识的渴求。近年来,我市832个农家书屋帮农民富了脑袋鼓起口袋,培育着新型农民,不仅促进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业,更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精神引擎。

百姓点单、村民扫码,农家书屋对群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

《种多肉植物赚钱方略》,《糖尿病300个怎么办》,《写给青少年的“一带一路”历史》……2020年,按照村民的点书单,许寺村农家书屋更新了80多本图书,涵盖了科技、少儿、生活、文化四大类。

“自从下载了数字书屋手机APP,看起书来真方便!”许寺村50岁的农机手陶光胜是村里的“潮人”,除了在农家书屋里上网搜索旋耕机、收割机的维修方法,他还关注了“徽乡悦读”微信订阅号,用手机学习农技维修,全新的阅读方式让他直呼过瘾。

近年来,我市将农家书屋与培养新型农民结合,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引导党员和群众学习科技、运用科技,指导科学生产,带动群众致富,使农家书屋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文化阵地。

“我以前一闲下来,不是喝酒,就是打牌,自从农家书屋办起来以后,我从书中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只要有不懂的,我就先来书屋取经。”许寺村种粮大户朱晓波告诉记者,他流转了100多亩土地,一有时间就往农家书屋跑,科学种植书籍是他的最爱。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农家书屋的建立,让群众尝到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甜头,也改变了大家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边是儿童类图书,旁边是生活类图书,村民过来办事都可以看书。”在图书管理员魏长城的指引下,记者走进寿县寿春镇陡涧村农家书屋,迎面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书香,书柜中各类书籍摆放有序,一本黄色封面的借阅登记册中记录着借阅人姓名、书籍名称、借阅日期和归还日期,在整洁明亮的书屋里,几名村民正安静地翻阅着书籍。

在八公山脚下的南塘村,每天早晨8时,管理员朱甫娟便打开农家书屋的大门,为群众办理借阅手续,精心选配的科技、法律、生活保健等1700多册实用性图书,让大家伙儿“大快朵颐”,朱甫娟告诉记者:这里俨然已成了231户群众心中的“温馨学习小屋”。

“以农家书屋为依托,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入新的内涵,实现统筹资源共建共享。”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了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村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让“文化荒漠”渐成“文化绿洲”。在谢家集区北梨园村,管理员刘珊珊一边整理着书柜,把群众归还来的书放到原有的位置,一边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建起后,吸引了众多村民到这里看书,以前大家都喜欢看科技类、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现在群众生活条件好了,法律类和医疗保健类的书最受欢迎。”

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走进书屋,读书用书,真正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我市还以农家书屋为阵地,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往书屋走”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各种活动载体,引导群众走进农家书屋,成为撬动农村发展的“新支点”。(记者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