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脱贫攻坚捷报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脱贫攻坚捷报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23 6:46: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高质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截至5月底,全市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到村项目138个、覆盖贫困村115个,投入资金0.86亿元,实施到户项目23639个,覆盖贫困户数21566户,占有条件贫困户30835户的70%,建设完善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168个,完成任务的97.7%,自种自养贫困户11645户,占任务数的98.9%,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户14202户,占任务数的108%,“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任务基本完成。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据了解,我市8个县区(园区)、60个乡镇、763个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贫困村162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185人,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市上下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跟紧随,在执行上坚定坚决,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出实招、求实效,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18353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18%下降至2019年底的0.16%;1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29日,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底,全市实有未脱贫人口1747户4046人。

面对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我市开展了以“聚焦重点再发力,决战决胜就业行”为主题的服务活动,组织各类招聘会40场,累计53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8000多个。开展湖北返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帮扶就业工作,征集了58家企业1500余个岗位,帮助暂未就业的湖北返乡贫困劳动者顺利就业。开展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15场次,474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4070个。开展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47场次,615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9250个。

产业扶贫拔穷根,脱贫致富后劲足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我市变“输血式”为“造血式”,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发展的生机,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贫困村扶贫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市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为149个,其中符合“一村一品”标准的村为30个。贫困村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率达100%,贫困村特色种养业产业达标率达100%,全市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基地、车间)212个。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资金(包括贫困户自种自养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补贴、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建设等)累计达10亿元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市实施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33168户,71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带动贫困户126196户。(记者 苏 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