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小葡萄变成“金葡萄”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小葡萄变成“金葡萄”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22 6:25: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秋临近,凤台县丁集镇张巷村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里,“凤还巢”创业大学生杨荣群的50亩有机绿色葡萄“阳光玫瑰”成熟上市了。“这几天,我和爱人每晚都从凤台到合肥赶早市,每天1000多公斤新采摘的葡萄都会被抢购一空,虽然受疫情影响价格不如往年,但市场行情依然很好,粗算下来,今年这园葡萄能卖100多万元哩……”杨荣群利索地剪下一串葡萄让记者品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杨荣群是跨世纪大学生,毕业后曾是深圳一家外企的白领。2009年,她同爱人李国龙积极响应家乡的“凤还巢”政策,回到家乡张巷村从农户手中流转22亩土地,种起了葡萄,编织起了田园创业梦。

种葡萄,是个技术活,光靠蛮力和想法是不行的。刚创业那阵子,杨荣群就整天跑镇里,跑县里,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拜师学艺,四处取经,解决“本领恐慌”。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历练,杨荣群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栽植葡萄的行家里手,她发现老方法露天种植模式“靠天收”根本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简易的避雨栽培也无法做出高品质的果品,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大棚葡萄产业,将原来的22亩葡萄园扩展到50亩,采用先进的阳光大棚经营着自己的“葡萄梦”。

创业难,守业更难。为了打理好葡萄园,杨荣群天天往大棚里钻。“我们的葡萄大棚冬暖夏凉,是严格按照果园模式建设的,便捷通道、排水沟、防虫网都有,好比给葡萄搭了个防护蚊帐,施肥喷药严格按照绿色种植的标准,虽然成本上去了,但品质好。”杨荣群说。在葡萄栽植过程中,杨荣群不是一味追求产量,而是注重“技术+品质”,她种植出的葡萄不仅因品质好、纯天然、无公害,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还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并多次在全市、全省优质果品展评中获得一等奖,2018、2019连续两年在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中斩获两个金奖。

小葡萄变成了“金葡萄”,致富后的杨荣群还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100余户农民种植葡萄增收致富,其中不乏有返乡创业的年青人,但凡有去她那学习种植技术的人,她都非常耐心热心地帮助他们,对此她都笑着说:“我走过的弯路不能让人家再走一遍。我要通过我的行动告诉更多的人,种地一定会挣钱的。”与此同时,杨荣群还依托她的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到扶贫脱贫中,凤台县杨村镇彭庄村扶贫产业园、肥西县严店乡的百果采摘园扶贫基地等从选址建园、购苗、管理到挂果上市,她全程义务参与,并定期到扶贫园区面对面手把手地教贫困户种植葡萄的技术。几年来,通过技术帮扶和优先到农场务工等方式,杨荣群先后扶持了3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迈上小康路。
(通讯员 徐艳友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