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扶贫夜校”里捧出“脱贫宵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扶贫夜校”里捧出“脱贫宵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13 8:56: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上课、充充电,弄懂政策好扶贫!活活血、壮壮骨,凝聚力量齐致富!加加油、鼓鼓劲,树立信心奔小康!”一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潘集区广大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之中广为流传。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潘集区在全市创造性推进扶贫夜校,让扶贫干部吃透政策,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让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打造建设全面小康的“加油站”,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续兼进。

政策的解读,思想的互动,责任的落实

——收官重攻坚,扶贫更有指导力!

“以前,很多村干部在思想上都有个误区:扶贫是扶贫工作队的事,村里配合好就行了……”古沟回族乡新河村党支部书记聂敬田坦言,夜校辅导让大家伙儿明白了,扶贫工作队是落实帮扶责任,村支两委要落实主体责任!

准确的定位,破解了认识误区,潘集区让广大扶贫干部增强了思想自觉和政策自觉,不仅解决了“小、散、弱”的问题,更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2019年9月1日,潘集区扶贫夜校在11个乡镇街道正式开课。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及帮扶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扶贫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率以及对政策的理解、运用水平和综合研判能力。

在这场业务大练兵中,区负责同志与广大一线扶贫干部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十大工程牵头单位负责人为一线扶贫干部讲解行业扶贫政策,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村两委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获得的不仅是扶贫政策的理解,更有扶贫信心的提振。

以前只看眼前一块田,现在能看头顶一片天!对于广大扶贫干部来说,十大牵头部门,就是10个领域,从蜻蜓点水,到学懂、弄通、做实,扶贫夜校的“进修”,各个都成了土专家。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面对68岁贫困户李桂廷的就医咨询,新河村帮扶责任人陈显显立刻说出了“标准答案”,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刚做扶贫那会儿,我估计会说:我问清楚再告诉你……”

措施的落实,产业的汇聚,扬起的风帆

——脱贫求发展,攻坚拔寨更有凝聚力!

“以前只知道要抓好扶贫,却并不知怎么干才最对路子……”对于夹沟镇华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有银来说,受制于文化程度偏低,理解和把握上有不同的差距,村干部对于政策往往是知道但不明白。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淮南市行业扶贫工作政策解读》《淮南市“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大排查标准》……从解说、到细化,扶贫夜校把政策揉碎了,丝丝缕缕入脑入心。

讲授式、案例式、现场教学、讨论交流、经验报告……扶贫夜校每年为期两个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叉进行,周一开课,一周一次,有效强化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调度、督促、指导。

学为所用带来“金点子”,产业扶贫政策的活学活用带来脱贫致富好思路!

“帮着别人打工,总不是个事……”对于夹沟镇华李村贫困户房新海来说,从保守到敢干,扶贫夜校的政策普及和扶贫干部的支持,让他鼓足了勇气。今年年初,他自己的水蛭小产业也扬起了风帆,每亩收入可达3万元。

在芦集镇代庙村,特色酥瓜产业成为助推消费扶贫的新模式。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代楼村建立包点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现种、管、销一体化,做大了酥瓜扶贫产业。

“合作、合营、合资+自主发展,产业成为群众脱贫核心中的核心!”代庙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赵明洲坦言,扶贫夜校让大家把产业政策吃透用活,定准方向,因势利导,实现了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

不散的班子,不倒的平台,不走的队伍

——乡村谋振兴,班子更有战斗力!

“后华李时代,我们要练就一支带不走、打不垮的扶贫队伍!村支‘两委’,至关重要!”夹沟镇华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传发感慨。

依托扶贫夜校的交流互动,分享政策干货,教授产业经验,华李村的村干部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干部的一个创意提出,大家伙儿立即跟上,将十几个稻种,凝练成两个优质稻种。

利用1000多亩稻虾共育基地,20多户种养大户带动了50多户贫困户共同发展,除了在稻虾基地里务工获得收益,每年100多万斤的稻虾米让贫困户们有了稳定收益。

2019年,潘集区推行扶贫夜校16期41个班次,9300多人受益。从一知半解,到心里有谱,经过夜校的系统学习,广大镇村干部明晰了政策,懂得了技巧,掌握了方法,更好地服务贫困群众!

除了贫困户,老弱病残孤等弱势群体、边缘户,也在扶贫干部的心间。如何让脱贫户不返贫,如何让边缘户更致富,成为2020年扶贫夜校的一大主题,5月28日开课后,贫困户群众代表也坐进了夜校的教室,在11期22个班次里,潘集区更加注重内生动力的培养。

“1亩地补助1000元,6亩封顶;还有为期3年的免担保、免利息贷款,一定能行!”平圩镇李圩村村民葛少华在贫困线上徘徊,扶贫夜校让他鼓起了自主发展的勇气,2019年10月,他拿到4万元贷款,流转了20多亩土地参与稻虾共育,一年纯收入可达4万多元。

每周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90分钟,对于刚刚脱贫的村民陈蓉来说,上课时间似乎有些短,她最关心的是健康扶贫:“351,是住院的政策,180,是不住院的政策,可别弄混了……”

让夜校成为齐心奔小康的加油站,干部群众在互动中凝聚力量,新生活的起点,一切充满希望!(记者 柏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