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昔日贫困村 今日“桃花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昔日贫困村 今日“桃花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2 9:25: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对口帮扶贫困村脱贫出列记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一直以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充分彰显国企使命与担当,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选派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六安市裕安区单王乡王楼村、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和我市潘集区贺疃镇塘西村进行对口帮扶。截至目前,三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83户贫困户1124人成功脱贫,企业的精准帮扶催生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幸福之变。

从“争当贫困户”到“人人争先进”

今年是王楼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第四个年头。这天一大早,贫困户谢承霞就来到王楼村党群服务中心,毛遂自荐要参加王楼村“2019年度文明家庭”的评选。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高业禄与村“两委”经过走访了解,得知了她始终如一悉心照顾年迈的婆婆,并且通过卖早点自己创业补贴家用后,于是满足了她的愿望。

扶贫先扶志,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至关重要。3支扶贫工作队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充分发挥企业的党建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积极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大力倡导劳动光荣、致富光荣的思想,并声势浩大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王楼好人”“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引导村民切实转变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如今,在三个贫困村,劳动光荣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自发要求进步的氛围日益浓厚。

塘西村贫困户倪文产和辛永江都是五保户。在扶贫工作队鼓励指导下,两人分别自主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业。期间,扶贫工作队多次邀请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前来对他俩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为两人争取政府扶贫补贴。去年,倪文产和辛永江分别额外增加了8000元左右的年收入,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对于想要通过创业致富的贫困户,我们会从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多个方面尽可能提供帮助,减少创业风险,保护他们的上进心。”驻塘西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温福平坚定地说。

两位村民的生活变化有效激发了村里贫困户的致富热情,现在村里养鱼、养泥鳅、养鸡、养鸭、养大白鹅、养羊的“专业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单打一”到“有特色”

提起新华村,“桃花仙谷”的美誉人尽皆知。6000亩的桃园与毗连村狮子岗、松林连片万亩桃园,成为六安茶谷线上最靓丽的风景线。而该村生产的新华牌大红桃更是声名远播,不仅远销江、浙、沪及东北、河北等地,最远还销售到了俄罗斯。而这一切与淮河能源集团多年来的帮扶密不可分。

“我们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聚焦新华村大红桃品牌,打好特色产业效应牌,协助当地政府,依托桃花仙谷景区旅游资源,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桃花观赏节,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中获益。”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守学自豪地说。期间,45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桃园劳务、直接种桃、旅游经济收入显著增高,户均增收约5000元。2018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

今年受疫情影响,桃林养护作业无法正常进行,给红桃产业造成冲击。同时,151名返乡人员无法正常外出务工。针对这一情况,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展工作思路,与桃林种植户商议,安排本村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开展修枝、施肥、除草等桃林养护工作,一举两得,实现双赢。

产业扶贫做对头,脱贫致富有奔头。与新华村不同,王楼村、塘西村旅游资源匮乏,农业成为他们聚焦发力的重点。

扶贫工作队入驻以来,王楼村先后开展了美国薄壳山核桃、饲用构树、稻虾共养等产业项目,帮助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去年,在该集团的大力支持下,300亩稻虾共养基地建成投用。当年就实现了丰收,收获的43万斤绿色水稻全部被该集团收购,为村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

塘西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更为喜人。2017年,淮河能源集团先后投资建成60kW光伏电站、105亩稻鸭生态种养殖基地等。2019年,村集体经济达到90余万元,村民的收入涨了一大截,塘西村被潘集区授予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2020年,该村还被潘集区列为农村干部实训基地,给塘西村的村干部们增添了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

从“穷乡僻壤”到“世外桃源”

平坦通畅的水泥马路,规划整齐的二层小楼,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广场上的LED大屏正在播放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一走进王楼村,美丽规整的村容村貌让两年前来采访过的记者直呼:“变化太大啦!”两年前,王楼村进村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村民自建的住房杂乱无章,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还是一片淤泥水塘……

除了文化广场,更让三个贫困村村民津津乐道的是该集团在道路硬化、亮化上持续投入,贫困村路更畅、村更亮,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让贫困户干事创业更有劲头。

在新华村,“淮矿扶贫路”的故事时常被人们所提起。原先,新华村想要发展红桃产业,却因为路不通被“卡了脖子”,看着鲜美丰腴的红桃“长在深山少人识”,大家干着急却没办法。2014年,该集团在自身处于扭亏脱困的特殊困难时期,依然捐资80万元,给村里修了一条3.6公里的水泥路,约200户农户直接受益,帮助新华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与新华村一样,曾经的王楼村、塘西村也都为“路”发过愁。因为基础设施薄弱,王楼村村民戏称村里是“大车进不去,小车会车难”,塘西村村民更是被“生产机械进不去,粮食拉不上来”的实际折磨得苦不堪言。

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扶贫工作队依托集团,积极争取政策,充分利用企业扶贫资金修建水渠、铺设生产道路、拓宽入村公路。如今,三个贫困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颠簸泥泞的土路一去不复返,贫困村民出行难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逐步落地落实,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世外桃源”。(通讯员 张佳 记者 鲁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