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扶贫路上多亏他的“金点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扶贫路上多亏他的“金点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30 8:32: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致力于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凤台县扶贫干部孙伟“金点子”频出,有时效也有温度。

“蚯蚓全身是宝,它能入药、做饲料,蚯蚓粪还是有机肥之王,市场供不应求。”4月28日,在凤台县岳张集镇连塘村贫困户汤纪宣家的一片林地下,扶贫干部孙伟一边忙着清理打包蚯蚓粪,一边给记者讲解林下养殖蚯蚓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66岁的汤纪宣因残丧失劳动力,在开展脱贫攻坚“干部包户”工作中,孙伟通过实地调研因户施策,利用他家房前屋后的4亩林下土地,帮助发展林下经济养殖蚯蚓。

“我自己出钱给他购买蚯蚓种‘大平-2号’,并联系一家牧业公司免费提供养殖蚯蚓的牛粪,手把手教他养殖技术,还利用蚯蚓养殖的田埂间隙种植喜阴中药材牡丹、芍药、何首乌等。”孙伟说,为了解决汤纪宣养殖蚯蚓和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他联系了亳州药材市场的销售渠道,又将养殖的蚯蚓一部分提供给凤台县13家渔具经营户用于垂钓,一部分通过网络销售种苗。蚯蚓粪作为有机肥料卖给本县的兰花种植户。“汤纪宣家现在每月增收近2000元。”

49岁的贫困户李梅也是孙伟的扶贫帮扶对象。因缺少技术,李梅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孙伟帮助她到本地公司学习声光电电子玩具技术,学成后,李梅联合邻居一起居家为公司生产手工拼装玩具。“在我的鼓励、策划下,李梅到浙江义乌引进了一条玩具生产线,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的玩具在淘宝、拼多多等各大平台销售业绩很好。”目前,李梅拿出启动资金20万元,正谋划成立玩具公司。孙伟帮助她编写申请专利书、注册商标品牌,并多方征求意见做好产品外观设计。“她的儿子眼见着自家的玩具公司即将成立,也不想出远门打工了,在家协助母亲一起创业。”

帮扶贫困户因户施策,帮助有扶贫任务的企业,孙伟也是个“点子王”。“这两个企业绝不能倒下,有十几个贫困户都依靠他们产业带动实现脱贫呢!”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孙伟包保的两家生态农业公司前段时间遭遇“销售难”。

“一个企业有27个蘑菇棚,每天采摘的蘑菇、木耳达600多公斤,却卖不上价。”孙伟通过淮南市农业农村局的农产品销售平台扩展销售渠道,教他通过网络直播、微信群、直供等捆绑销售形式,解决生产销售问题。“另一家企业主要生产腌制蛋品,疫情期间36万枚蛋品面临销售困难,我帮助联系了11家农产品网络销售直播平台,在9天内将腌制蛋品销售一空。”孙伟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目前与4家直播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销售蛋品达3万枚,且价格不菲。企业负责人发现直播销售空间很大,已尝试着自己在网上直播销售。

孙伟是凤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今年春节以来,他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谈到当前的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工作,孙伟毫不犹豫地回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组织需要,我永远冲在第一线!”(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