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27 9:14: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愚公移山”,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寓言故事。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读到一份讲述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通过整治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的报告,挥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语。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为这个伟大精神所感召,中国人民抒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面对极端困难的考验,展开了一场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开凿红旗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壮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大寨,位于山西省晋中太行山麓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大寨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苦干、实干、拼命干,从1953年开始,用五年时间,改造了全村七条大沟,把深沟变成了良田,被誉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1962年,在全国大灾和严重困难的年景下,大寨粮食亩产高出同县平均产量530斤。

河南省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自古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林县人民在县委带领下,大胆设想引漳河水入林县,“重新安排林县山河”。1960年初,3.7万名林县群众开始向太行山开战。经过五年苦战,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随后用了七八年时间,进行支渠配套、总干渠加高加固,直至1974年8月,红旗渠全部竣工。红旗渠被誉为“人造天河”,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积极效益。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