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搬出水洼地 幸福稳稳的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搬出水洼地 幸福稳稳的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14 8:33: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到安徽省淮南市窑口镇看迁建小区
搬出水洼地 幸福稳稳的

核心阅读:过去几十年,安徽省淮南市窑口镇一到汛期就饱受水灾之苦:住房被毁、庄稼被淹,即使后来修筑砖石结构的瓦房和小型水利工程、动员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集中建房,也无济于事。怎么办?搬!
2011年,窑口镇开始规划迁建工程,他们先后克服了农民安土重迁、担心未来生活和建房资金等诸多难题,制定科学的小区规划、房屋设计,并与之配备基础设施,还积极联系当地企业进社区招聘,解决迁居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经过抓管理强服务,解决农民迁居城里之后所带来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转变问题。

标准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连球网都是新的,凉亭和各种文化长廊掩映在葱葱郁郁的草木之中,加上小朋友最喜欢的滑梯和老年人的健身娱乐设施,整个主题公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题公园旁边是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3层社区活动中心,内有展览、排练、体检等专门场所供居民使用。小区的旁边,一大批机械工人正在工地上忙活着,那里,将是未来的社区幼儿园。这里是安徽省寿县窑口镇和谐园小区,整个小区占地160亩,道路、上下水、亮化、绿化工程一应俱全。

漫步其中,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迁建小区。目前已经竣工两期,共容纳910户,约3200人,涉及当地几个行政村,包括两个贫困村。

过去 有水就被淹,一淹穷三年

“咱也变成城里人了。”至今,许培苏还能回忆起2017年底全家搬进和谐园小区时的感受。

许培苏是寿县粮台村村民,家中有丈夫和三个女儿,当初5口人挤在60平方米不到的3间平房当中,靠着不到7亩土地种植小麦和水稻,全年收入不到2000元,是村中的贫困户。但她说,生活拮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水灾。

窑口镇地势南高北低,瓦埠湖、陡涧河三面环绕,全镇平均海拔24米,每到汛期,当地群众就饱受水患之苦。

“可以说,这几十年来,窑口人一直在和水灾做斗争。”参与了整个迁建工程的窑口镇人大主席刘正江说。

据刘正江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农村所有的住房都是土房子,1991年,一场大水,几乎摧毁了当地圩区的所有住房。于是,村民纷纷修筑了砖石结构的瓦房,可是房子结实了,房子里的东西还是逃脱不了被水淹的命运,就更别提庄稼了。据许培苏回忆,她家被淹最严重的,是1991年和2003年。“当年田里的庄稼损失了一半不止。”

粮台村党总支书记王胜辉,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说起以前,他也大倒苦水:“这么多年,别的工作没做多少,时间全用在组织群众疏散、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了,包括清理、收拾、消毒等等,大半年耗进去,第二年可能又再来一遍。村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基础设施,贫困户也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水患,当地曾修筑过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但是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效果有限。此外,也曾动员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集中建房,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因为集中建房区域规模小,没有配套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修路、自来水都保障不了,最后还要面临可能二次搬迁的尴尬。”刘正江说。

改变 让村民搬得出,住得下,有事做

2011年,窑口镇迁建工程正式开始了规划。和谐园小区也是当时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

但是没想到,出师不利。

许培苏当时就是迁建的反对者之一。“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搬走了,家里的田怎么办?到了镇上靠啥过活?生活不习惯咋整?”这一连串的问号也给了到村里搜集意见的王胜辉当头一棒。

怎么办?“其实群众对于改变生活条件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变,和政府的出发点并不矛盾。迁建不是小事,群众的顾虑可以理解,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如何让群众搬得来,住得下,有事做。”窑口镇镇长孙良利说。

为此,窑口镇对整个迁建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并不只看一时一地,而看在长远。就连主持设计和谐园二期工程的浙江恒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分院负责人张清香也为和谐园操碎了心。 

“当时我们经过了正规的招投标程序,因此在设计上不可能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张清香说,“我们设计的房屋达到抗震4级、7度设防标准,在消防、安全通道等等方面也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在住房安全方面绝对过关。”

不仅如此,张清香在设计中针对和谐园的实际做出了调整。“我们为小区设计了停车场,一方面方便居民停泊自家原有的农用机械和车辆,另一方面我们用混凝土代替了嵌草砖,方便晾晒谷物。”

和谐园小区就位于窑口镇主街之上,这就是科学规划的结果。“我们考虑,主街上有企业、卫生院、小学、超市,方便村民搬迁后的就业和生活。”刘正江说。与此同时,窑口镇还积极联系当地企业进社区招聘。目前,小区内物业、附近工厂企业、工程建设中,都有迁建村民的身影。
一点一滴的工作,圩区群众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搬家了。

如今,许培苏大女儿已经从医专毕业,在镇卫生院实习,丈夫在外打工,她照顾农田,生活条件渐渐好转,实现了脱贫,她也早就习惯了住在自家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她说:“现在每年农忙时节回去打理农田,几里路,骑上电动车当天来回也不觉得辛苦,关键是这里生活条件比在村里好了太多。”

后续 管理有物业,规划建设养老院

2015年10月,王传保来到了和谐园小区,但他并不是这里的居民。他就职于上海菊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寿县分公司,这次来,就是专门负责和谐园小区物业事宜的。

“刚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王传保说,“因为是迁建小区,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很难一下子改变,当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乱晾乱晒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后来,王传保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然而最麻烦的,还是物业费。

“很长一段时间物业费收不到,村民觉得,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交过物业费,怎么自己搬家还要交钱呢?”说到这,王传保也是哭笑不得,“这是观念问题,很难一下子改变,我们把精力都放到工作上来,房子出了问题有人维修,垃圾每天有人清运,小区环境有人打扫,业主电话有求必应,慢慢大家就会知道物业是做了事情的,购买这部分服务是值得的。”

“针对社区的日常管理,我们聘请专门的物业公司,能够解决很多困难,但一些问题是长期的,需要我们一直努力。”刘正江说。

和谐园小区只是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窑口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户3328人,其中通过居民迁建解决住房安全的共有219户537人,全镇规划建设居民迁建点16处,2901户迁建计划全部落实。

“保障住房安全,补齐民生短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孙良利说,“随着迁建工程的深入,迁建人口的增加,会不断有新问题产生,比如镇内常住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否会出现治安问题,镇内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能够满足需要,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迁建村民是经过打乱后重新编入不同社区的,在管理上村委会和街道如何分工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出现端倪,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为了解决迁建老人的安置问题,窑口镇正在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也在逐步更新公共基础设施,每逢赶集和其他人口稠密时段,派出所都进行专项行动,规划摊位和车辆区域,做好防范措施,社区居委会也加入进来,进行专门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活动。(人民日报记者 徐 靖)(《人民日报》6月13日17版头条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