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席草大户巧手“织”出美好生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席草大户巧手“织”出美好生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2/11 9:44: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板桥镇邹祠村村民张士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靠种植席草,走出了脱贫致富的一片广阔天地,席草大户院落里又闻阵阵席草香,巧手“织”出美好生活。

张士忠是寿县板桥镇邹祠村河套组村民,今年47岁,家中4口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学、因病致贫。

“我家两个孩子为双胞胎,同时考上大学,经济负担重。加上自己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以前,当时全家4口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张士忠告诉记者。

为改变家庭现状,他开始种植席草。起初,种席草没有经验,完全靠天收,缺乏种植技术;加之邻里间种植席草的多了,形成无序竞争,外地来收草的经销商,也坐地压价。为提高种植技术,张士忠先后参加了县、村席草种植技术推广培训班,加上他平时在田间地头琢磨出来的技术,席草种得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逐渐增加。时间久了,大家还经常找张士忠学习取经,张士忠也十分乐意把他的经验分享给邻里乡亲。

张士忠是一位注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自主脱贫的典型。市粮食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定做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计划,采取“四带一自”模式,敏锐地抓住席草种植这一特色产业支持点,着力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2017年张士忠获得金融信贷5万元,使用年限3年,他用小额信贷购置了5台草席编制机器设备,进行产业发展。2018年,张士忠种植了5亩席草,共收获了7500公斤,每亩地毛收入6000元,共获毛利30000元。家里还有5亩晚稻,亩产400公斤,每亩毛收入1200元。

寿县板桥镇是全国最大的席草种植基地,在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中产销量第一,邹祠村家家户户都种植席草,多则五六亩,少则一两亩,已经形成了一种特色种植产业链。邹祠村的许多贫困户都因为种植席草从而顺利实现脱贫,走上了致富路。而贫困户张士忠正是这些种植席草大军中的一员,成了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张士忠除了自己种植席草,还对席草进行收购,有生产仓库面积300平方米。对收购来的席草进行筛选、晾晒,然后加工编织成草席,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在当地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席草种植加工、编织专业户。他不仅通过发展席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还解决本村3名群众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36000元,实现了共同富裕。

日前,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入户走访时,张士忠跟我们算起了自己的致富账。自家的5台机器,一年就能编织2万余张草席,年纯收入高达10万元。他激动地说:“有了党的政策和大家的帮扶,咱们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小康路上不掉队。”

张士忠两个孩子,张乐乐,张欢欢,上学期间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共15000元。他家还享受新农合由代缴政策。2018年,他本人在县医院、板桥镇看病花销,享受到“135”,“180”政策。他逢人便说:“我再也不用担心医疗费付不起,不敢买药、看病等问题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自从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席草,我们家就有了增收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小额信贷及雨露计划,仅凭我一己之力,俺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脱贫呢。”说起明年的打算时,张士忠很自信地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帮助,靠金融信贷5万元,我有了流动生产资金;明年我不仅要扩大席草种植,还要增加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共同致富”。(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李峰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